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1历史 1924年Eli Moschwitz报道了一名16岁患者在突然起病后2周内死亡,症状有点状出血、皮肤苍白、发热、麻痹、血尿和昏迷。尸检时发现其微血管内有散在由血小板构成的玻璃样血栓,主要分布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浓度检测在严重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2007年2月~2007年11月收治的17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测定其血栓前体蛋白浓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含量,并将其与14例一般感染者,9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严重脓毒症组TPP浓度、D-D含量增高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3组间aPTT、PT、Fb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严重脓毒症组死亡患者的TPP浓度与生存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P可作为严重脓毒症早期高凝状态的诊断指标,并可帮助临床医师判断脓毒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淋巴瘤.自Adachi等[1]1994年首例报道以来,迄今国内外文献报道约200余例.WHO(2008)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命名之后,国内近5年报告BPDC不足20例.现报道1例BPDC患者的临床特点、皮肤病理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骨髓和外周血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等检查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熟悉BPDC肿瘤细胞起源、临床特征、瘤细胞免疫表型、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93年建议用作血液分析的抗凝剂,但有时EDTA会引起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临床诊断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EDTA-PTCP发病率较低,约为0.1%,临床主要表现为重型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无出血现象。此种假性血小板减少无任何病理与生理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