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病理类型。方法对18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胸CT或高分辨率CT(HRCT)、肺组织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有咳嗽,其中12例伴有呼吸困难,4例肺内可闻及湿啰音,3例有杵状指趾。胸CT或HRCT示:15例以磨玻璃影为主,2例弥散性细小结节影,1例多发实变影。据病理改变,18例间质性肺炎包括非特异性6例,急性3例,淋巴细胞性1例,未分化型1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2例,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炎1例,弥散性泛细支气管炎2例,肺泡微石症、类脂性肺炎各1例。结论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胸部影像学以磨玻璃影为主,不同的间质性肺疾病病理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预防肺结核合并大咯血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52例有可能发生便秘的肺结核合并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26例及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按肺结核合并大咯血常规护理,对照组一旦发生便秘即给予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预防组在入院时即采取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预防便秘。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住院期间便秘发生率与诱发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大咯血患者住院期间实施有预见性的前瞻性护理,可明显降低便秘的发生率,从而减少便秘引起的并发症和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检测涂阳肺结核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探讨其水平含量变化及临床的疗效追踪。[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与化疗前、化疗后2个月、8个月检测27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7例初治涂阳患者和27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10的水平。[结果]化疗前,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体内的血清IL-10水平为27.83±13.9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15.19±8.52pg/ml(P<0.05),但与初治涂阳患者血清IL-10水平25.24±13.91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化疗2个月后,初治涂阳患者体内的血清IL-10水平17.38±6.94pg/ml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IL-10水平24.76±11.31pg/ml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化疗8个月后,复治涂阳患者血清IL-10水平15.08±9.37pg/ml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水平检测有助于了解涂阳结核病的活动性,判断病情及预后,监测涂阳结核患者化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鉴定结果比较其一致性,及其与慢支肺气肿、肺部感染和肺结核等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进行差异性比较。方法: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20例(Ⅰ组)、其他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共20例(Ⅱ组),其中包括慢支肺气肿14例、肺部感染5例和肺结核1例,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检测三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比较其与真菌培养方法的差异。结果:Ⅰ组、Ⅱ组及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分别为166.91±74.64pg/ml、164.04±80.53pg/ml和6.05±1.91pg/ml。Ⅰ组与Ⅱ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40例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阳性,同时行痰液真菌培养法阳性37例(占92.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较培养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等肺疾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阿米卡星对耐药结核分支杆菌是否有效。方法5种不同浓度的抗结核药物培养基内加入结核分支杆菌浓度为0.1mg/mL的菌液0.1mL,4周后观察耐药情况。结果5种抗结核药物不同浓度,对结核分支杆菌有不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其中以加入阿米卡星药物抗菌活性良好。结论阿米卡星为二线抗结核药物,对治疗耐药结核分支杆菌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实施垂直管理和改革绩效分配办法,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不断深化。方法改革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推行层级管理,建立护理质量和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对全体护理岗位人员进行绩效管理。结果使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迅速提高,从而使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持续提高。结论实施垂直管理,使护理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稳定了护理队伍,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方法用双抗体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哮喘、27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以及20例正常人血清Eotaxin的水平。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血清Eotaxin水平显著高于慢性持续期组(P〈0.05)以及其余三组(P〈0.01),哮喘慢性持续期组显著高于COPD组(P〈O.05)及健康对照组(P〈O.01),但与缓解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缓解期组、COPD组与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taxin可能通过对过敏性炎性细胞的激活和从血中向支气管粘膜浸润过程的调控,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尤其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哮喘组血清Eotaxin水平与COPD比较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使用时间与耐药频率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所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门诊和住院肺结核患者痰结核杆菌培养599株阳性菌株,并应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对阳性菌株进行利福平(RFP/R)、异烟肼(INH/H)、链霉素(SM/S)、乙胺丁醇(EMB/E)和丙硫异烟胺(TH1321/T)5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测定。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对所测定的5种抗结核药物药敏试验中,未使用抗结核药组及使用抗结核药物药<1个月组的耐药率最高为链霉素分别为9.1%、20.5%,最低是乙胺丁醇为0.3%、3.6%,随着使用抗结核药物时间的增长,耐药性出现一定的增加,其中3个月以上产生耐药频率最快的为利福平及异烟肼,分别达50%以上,3个月以上产生耐药频率最缓慢的是乙胺丁醇,低于20%。结论我们应加强分枝杆菌对药物耐药性的监测,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有规则和全程化疗,努力降低结核病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0.
1.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2.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BALF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4.BiPAP双水平气道正压 5.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