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Ley抗原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的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宫颈癌、35例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和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Ley抗原的表达情况.分析Ley抗原的表达与宫颈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 Ley抗原在宫颈癌、CIN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2.4%,45.7%,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8.3%),均P<0.05.Ley抗原在宫颈鳞癌和腺癌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分化、中分化癌的Ley抗原表达率均为33.3%,而低分化癌为86.7%,前两者与后者比较均显著降低(均P<0.05).早期宫颈癌与晚期宫颈癌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Ley抗原在CIN Ⅰ,CINⅡ的表达率显著低于CINⅢ(阳性率分别为27.3%,27.3%和76.9%,均P<0.05).结论 Ley抗原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有希望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信号.  相似文献   
2.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常见的并发症,常导致产妇贫血,严重者休克;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发生严重的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汗综合症)后遗症;甚至还会危及生命[1].产后出血已经成为产妇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因此,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现将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原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HLA-DR抗原及HPV16/18E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由HLA-DR抗原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至发展为宫颈癌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HLA-DR抗原及HPV16/18E6的表达情况。结果:HLA-DR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CIN、宫颈癌组织中分别为37.5%、73.3%、81.8%,而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则分别为37.5%、60.0%、75.8%,两者在3组的表达差异显著,P均<0.05。HLA-DR抗原及HPV16/18E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而不同,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HLA-DR抗原递呈病毒抗原给T细胞引起的免疫应答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我国每年约有13.15万妇女罹患宫颈癌,占世界新发病例的28.8%.感染中、高危型(16、18、31型等)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免疫因素也可能起重要作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递呈外来抗原给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应答.HLA基因位于染色体6p21.31,由紧密连锁的复等位基因组成.由于HLA基因具有多态性,其编码产物的决定簇不同导致与抗原的亲和力不同,可能与宫颈癌易感性有关.HLA基因分为Ⅰ、Ⅱ、Ⅲ 3类,其中DR是Ⅱ类中较为重要的亚型.  相似文献   
5.
缩宫素又叫催产素,其主要作用机理为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在产程中使用得当则安全有效,反之,可危及母儿生命.现将缩宫素在产程中的给药方法与护理观察介绍如下: 1 给药方法和剂量 催产素静脉滴注是目前公认且安全的产前给药途径,它有两种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HLA-DR抗原及HPV16/18E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由HLA-DR抗原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感染高危型HPV至发展为宫颈癌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癌、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HLA-DR抗原及HPV16/18E6的表达情况.结果:HLA-DR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在宫颈癌、CIN、正常宫颈组织中分别为 81.8%、73.3%、37.5%,而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则分别为75.8%、60.0%、37.5%,两者在三组中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 (P均﹤0.05).HLA-DR抗原及HPV16/18E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变化及淋巴结是否转移而不同,但其差异无显著意义 (P均﹥0.05).结论:HLA-DR抗原递呈病毒抗原给T细胞引起的免疫应答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HLA-I类抗原及CD8分子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HLA-I类抗原及CD8分子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LA-I类抗原及CD8分子的表达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癌、官颈上皮内瘤变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HLA-I类抗原及CD8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LA-I类抗原在有核细胞中均有表达,其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6%、100.0%及100.0%,宫颈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HLA-I类抗原在I期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7%明显高于II期0.0%(P<0.01);CD8分子在淋巴细胞中表达.其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慢性宫颈炎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与HLA-I类抗原相似,分别为22.6%、95.5%及100.0%.宫颈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CD8分子在I期和II期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和0.0%(P,0.01).HLA-I类抗原和CD8分子随着临床病理分期的升高而逐渐的表达减少甚至无表达.而二者与宫颈癌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HLA.I类抗原和CD8分子的表达存在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0.808,P<0.0005).结论 HLA-I类抗原和CD8分子在官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减少甚至无表达,二者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Ley 抗原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ley抗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恶性、交界性、良性卵巢上皮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ley抗原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卵巢癌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ley抗原在恶性卵巢上皮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47%(40/53),明显高于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47.06%)及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42.86%)(P均<0.05).正常卵巢组织中未检出ley抗原的表达.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ley抗原的阳性表达率为84.21%,明显高于早期卵巢上皮性癌(53.33%),(P<0.05).结论:ley抗原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相关.ley抗原的表达可作为反映卵巢癌恶性潜能的一项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HLA-Ⅱ类抗原与妇科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LA-Ⅱ类抗原主要表达于专职抗原递呈细胞表面,其生物学作用是将外源性抗原肽递呈给CD4 T细胞从而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HLA-Ⅱ类抗原的等位基因具有多态性从而导致其分子的抗原决定簇不同,可能与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相关.HLA-II类抗原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形成肿瘤转移浸润相关.本文就HLA-Ⅱ抗原在妇科恶性肿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