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96小时内介入性溶栓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对我院1996年10月~1997年10月住院的1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于发病6~96小时采用Selding’s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将介入导管置入病发侧颈内动脉,然后在导管内缓慢注入尿激酶(40~80万u)或精制蝮蛇抗栓酶(5.0u)。治疗前后分别行DSA脑血管造影,并在治疗前、治疗后1小时、2周、一年分别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血管完全再通6例(35.3%),部分再通5例(29.4%),血流量增加6例(35.3%)。治疗后1小时运动改善14例,感染改善11例,言语改善6例。2周临床疗效判定:基本痊愈3例(17.6%),显著进步11例(64.8%),进步3例(17.6%)。一年后随访16例,其中基本痊愈8例(50%),显著进步8例(50%)。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部分脾栓塞治疗小儿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 Seldinger` s法 ,行部分脾栓塞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先天性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症及脾功能亢进共 13例 ,选用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 ,栓塞范围控制在 6 0 %~ 80 %之间。结果 患儿在术后 2周血小板升至正常 ,临床症状改善 ,栓塞前后免疫球蛋白无明显变化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SE治疗部分小儿血液病例可保留小儿的免疫功能 ,取得满意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我们习惯上称之为“大C臂、小C臂或大DSA、小DSA”,小DSA是继大DSA发展之后,又一种趋向小型化,智能化,且安装简便,移动灵活等特点的C形臂装置。1DSA的工作原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造影部位注射造影剂前的透视影像转换成数字形式储存于记忆盘中,称作蒙片(Mask)。然后将注入造影剂后的造影区的透视影像也转换成数字,并减去获片的数字.将剩余的数字再转换成图像,即成为除去了注射造出剂前的透视图象上所见的管姻和软组织回汉.剩下的只是清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治疗小儿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并发症.方法采用Seldinger′s法,行部分脾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先天性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症及脾功能亢进共13例,选用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栓塞范围控制在60%~80%之间.结果患儿在术后2周血小板升至正常,临床症状改善,栓塞前后免疫球蛋白无明显变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SE治疗部分小儿血液病例可保留小儿的免疫功能,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DSA致造影剂肾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对造影剂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分析了413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查资料,结果发现造影剂肾病2例,经静脉注射利尿合剂加甘露醇后,病情缓解。认为DSA可导致造影剂肾病。并结合文献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早期介入性溶栓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将介人导管置人病变侧颈内动脉内,然后缓慢注入尿激酶或精制抗栓酶,治疗前后分别行(DSA)脑血管造影,治疗前、后2周分别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定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评定。结果:血管完全再通5例,部分再通3例,血流灌注量增加5例。基本痊愈3例(23,巨%),显著进步9例(69.2%),进步1例(7.7%)。结论:介入世溶栓治疗局部溶栓药物浓度高,血管再通率高。同时使缺血的脑组织及时得到血供,减少致残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病人心理因素对完成放射摄片检查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统计我科住院部上半年摄片数,对重拍原因进行分析,统计出由病人心理因素而导致检查失败的比率。结果:大多数导致重拍的原因,都是由于病人心理紧张或其他心理因素不配合检查而造成。结论: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知识,结合实际,运用于工作中,对于放射科的QA、QC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