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比较静脉和硬膜外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应激反应、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0名择期下肢手术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硬膜外镇痛组和静脉镇痛组,每组10名,分别记录患者手术结束后(0h).术后6h和手术次日晨的血压、心率变化和血中皮质醇、促肾上腺皮激素、β-内啡肽浓度变化以及镇痛效果评估(VAS)评分.结果 硬膜外镇痛和静脉镇痛组的VAS评分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以硬膜外镇痛组VAS评分下降更明显;患者术后血中ACTH及β内啡肽浓度明显下降,但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术后选择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但两者对应激反应的影响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全麻术后躁动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瑞云  宣庆  陈海明 《广西医学》2010,32(7):825-827
目的分析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原因,探讨科学的防治方法。方法 450例全麻苏醒期患者进入PACU后,观察拔管前后各种不良刺激、不同性别、麻醉方法、手术类型、使用催醒药、术后镇痛剂应用等因素对术后躁动的关系。结果手术后苏醒期发生躁动120例,发生率为26.6%。腹部手术、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成年患者、男性患者、术后未采用镇痛措施、保留尿管的男性患者等易发生躁动(P〈0.01)。引起躁动的诱因为气管导管刺激、疼痛、导尿管刺激、短时性缺氧等。结论导致术后躁动的因素较多,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术后适当镇痛,把握合适的拔管时机及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等,可明显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前降钙素(PCT)的临床分析。方法:将60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和咪唑安定组,监测患者入院当天及入院后第3、5、7天的体温、血常规以及外周血中PCT水平,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CHEⅡ),并追踪患者的转归。结果:异丙酚组除入院当天外,其他各个时点的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咪唑安定组(P〈0.05),两组的PCT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异丙酚组经治疗第3天的PCT水平与入院的时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而咪唑安定组经治疗第3天后的PCT水平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APAX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细胞比例、体温以及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异丙酚可有效降低SIRS患者外用血中PCT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8年7月~1998年7月应用氯胺酮(K),利多卡因(L),海俄辛(H)混合液作小儿手术麻醉131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1例中男88例,女43例,年龄最大11岁,最小3天。12手术种类头面部血管瘤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合并HELLP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临床表现、母婴的并发症和分娩结局。结果 23例Ⅰ级组HELLP综合征患者LDH、并发症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均显著高于30例Ⅱ级组患者(P〈0.05)。结论 HELLP综合征是重度妊娠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且Ⅰ级HELLP综合征的临床病情较Ⅱ级更加严重,只有及时诊治,适时终止妊娠,才能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硬膜外腔单次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寻求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生理扰乱小、管理方便的剖宫产术后镇痛方法 .方法 60例部宫产受术者,分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于关腹前从硬膜外腔注入0.25%罗哌卡因+吗啡3 mg混合液10 ml,对照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及产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72 h内无痛率达90%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低,产科恢复无明显影响.结论 剖宫产术采用单次硬膜外腔小剂量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  相似文献   
7.
术后镇痛与无术后镇痛对开胸术后应激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术后镇痛与无术后镇痛对胸部手术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42例肺癌手术患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并术后镇痛(GEA)组和全麻(GA)无术后镇痛组,每组24例,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前,手术2h、术毕、术后1d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内皮素、C-反应蛋白、皮质醇的水平。结果GEA组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和血清皮质醇,术中、术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GA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血浆去肾上腺素,术中、术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术中、术后均显著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全麻复合硬外腔阻滞可以减轻胸部手术的应激反应,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相关物糖类抗原(CA50),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免分析检测CA50、CEA、AF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并分析结果.结果 胃癌组的血清CEA、CA50、AFP阳性率含量分别为81.25%、65.63%、39.5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三项联测CEA、CA50、AFP对胃癌、早期胃癌,胃良性疾病的阳性率分别为92.71%、68.57%、9.09%(P<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A50、CEA、AFP含量能提高胃癌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CPB)过程中运用异丙酚麻醉对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CPB下心内直视手术3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与咪唑安定组各15例,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式.麻醉维持异丙酚组采用异丙酚0.5~4.0 mg/(kg·h),咪唑安定组采用咪唑安定0.03~0.2 mg/(kg·h)并吸入低浓度的氨氟醚或异氟醚.分别测定手术前(T1)、CPB0h(T2)、CPB5min(T3)、CPB停止时(T4)和CPB后1h(T5)等时间点NO和ET在外周血中的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 两组的NO浓度均逐渐升高,异丙酚组在CPB前后的各个时间点的NO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咪唑安定组T4和T5与T1,T2,T3各个时间点相比NO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显著性.两组相比,在T4和T5,异丙酚组的NO浓度均明显低于咪唑安定组,定异具有显著性,而CPB停止前各个时间点的NO浓度无明显差异.两组的ET浓度均逐渐下降,异丙酚组在CPB停止前后各个时间点的ET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咪唑安定组CPB停止时与CPB停止前的各个时间点相比ET浓度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PB后1h ET浓度与CPB停止时相比显著升高并达到术前水平.两组相比异丙酚组的ET浓度在CPB停止时明显高于咪唑安定组,而在CPB后1h却明显低于咪唑安定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两组在CPB停止前各个时间点的ET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采用异丙酚麻醉可以维持NO/ET的动态平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乌司他丁对对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抗纤溶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60例施行全髋、半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骨科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生理盐水组,各30例;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1h、给药后2h采血测定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PAGM)、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乌司他丁组用药后1h,APTT,P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用药后2h,T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1h,PT、APTT、TT显著性延长(P〈0.01),用药后2h,PT、APTT显著性延长(P〈0.05),两组用药前后及组间比较PAGM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适当延长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有抗纤溶、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作用,可改善术中患者的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