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之前与新冠疫情期间南宁市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差异,对输入性疟疾疫情作出预判,为今后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1年南宁市疟疾病例数据并将数据分为两组,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数据划为新冠疫情前的常规时期组,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数据划分为新冠疫情期间的新冠时期组,采用统计软件对两组病例的基本情况、境外活动情况、感染虫种类别、诊疗情况等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2, P<0.05);两组病例在境外居留地区类型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的虫种类别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时期组的卵形疟原虫占比高于常规时期组、恶性疟原虫占比低于常规时期组;两组病例的性别占比、现住址类别占比、因外出淘金患疟占比、轻中重病情程度占比、住院占比、规范治疗占比、全程服药占比、治愈占比、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南宁市输入性疟疾疫情在新冠疫情期间大幅下降,恶性疟原虫感染的比例下降,需警惕随着新冠疫情控制进展入境人员增加引起的输入性疟疾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南宁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程度和病毒携带率,为合理选择、使用杀虫剂及蚊媒生物传染病的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分别采用成蚊接触筒法、幼虫浸渍法对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进行敏感性测定,并运用SPSS 20.0 进行统计学分析;白纹伊蚊病原学监测采用半巢式RT-PCR法对黄病毒属和甲病毒属进行检测。结果 2021年南宁市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LC50分别为0.261、4.978 mg/L,抗性倍数分别为48.253、5.591,抗性水平分别为高抗和抵抗;成蚊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马拉硫磷药纸死亡率分别为57%、80%、100%,抗性水平分别为抗性、可能抗性和敏感;2021年南宁市白纹伊蚊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野外采集的白纹伊蚊雌性成蚊共2 199只,黄病毒属和甲病毒属病毒检测结果显示均未扩增出阳性条带。结论 南宁市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残杀威存在不同程度抗药性,应参照抗药性检测结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高抗或抗性杀虫剂应停用一段时间,低抗或疑似抗性杀虫剂应轮换使用或复配使用,以降低蚊虫选择压力,延长杀虫剂使用寿命。南宁市野外品系白纹伊蚊可能尚未携带黄病毒属和甲病毒属病毒或携带率处在较低的水平,应持续监测,预防蚊媒传染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