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与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以及吸入NO和吸入氧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本项研究。方法:实验时将动物(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组Ⅰ)、缺氧组(组Ⅱ)、缺氧+吸氧组(组Ⅲ)、缺氧+NO吸入组(组Ⅳ)和缺氧+NO吸入+氧吸入组(组Ⅴ)。结果:组Ⅱ与组Ⅰ比较平均肺动脉压(mPAP)明显增高,氧分压(PO2)、血浆NO明显降低,血浆ET-1明显增高。析因分析处理间P<0.01,交互影响P<0.01,表明吸入NO同时吸氧有交互影响。结论:NO与ET-1参与了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吸入NO同时吸氧能显著降低慢性缺氧性脉动脉高压,增强肺氧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抗剂在小儿心力衰竭中的实际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小儿心力衰竭探讨新的治疗手段。方法:对40例不同原因所致的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成口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组(治疗组)和口服安慰剂组(对照组)。两组在服药前及服药后48小时均测处左心室收缩期短轴缩矩分数(LUSF),左室射血分数(EF),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治疗组LUSF和EF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ASP增加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改善心脏功能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服孟鲁司特钠(顺尔宁)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方法将15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72例,给予布地奈德(普米克)及沙丁胺醇(万托林)吸入治疗。观察用药后1周、15天、1个月、3个月咳嗽消失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显效56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治疗组显效68例,有效13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2896,P〉0.05)。结论口服孟鲁司特钠与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相当,但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4.
氧自由基与兴奋性氨基酸在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4只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缺氧缺血组和缺氧缺血+SOD组两大组;两大组又再分为对照组、窒息后30min、60min和120min4小组。结果:缺氧缺血组中对照组与窒息后各不同时间组比较,脑组织中过氧化脂质(LipidperoxideLPO)、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及脑水含量明显升高;组织SOD与脑水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两大组间各相应时间组中LPO、GLu、ASP和脑水一有明显差异,且病理改变与之相符。提示氧自由基(OFR)与兴奋性氨基酸(EAA)共同参与了缺氧缺因性脑病的病理过程;外源性SOD对窒息幼鼠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保护作用。且得到病理检查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血浆和脑脊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含量的动态变化,探索VEGF与HIE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有关机理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确诊HIE足月新生儿38例(轻度15例,中度12例,重度11例)作为观察组,12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于生后24h、7、10天测血浆VEGF和NSE,于生后24h测脑脊液VEGF和NSE,分析VEGF与NSE、疾病程度相关性及意义。结果观察组VEGF与NSE在生后24h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以后逐渐下降,与生后7天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VEGF与NSE、疾病程度有相关性。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能作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一种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0.5mg/次与1.0mg/次2种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方案在临床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中的效果。方法将9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n=45),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分别给予0.5 mg/次(低剂量组)与1.0 mg/次(高剂量组)的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用药治疗4 h后的哮喘症状评分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 1)、最高呼气流速(PEF)占预计值百分比2项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用药治疗后4h,高剂量组患儿症状积分为(0.61±0.13)分、低剂量组为(0.94±0.17)分,高剂量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P<0.01);用药治疗后4 h,高剂量组患儿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值为(71.25±14.56)%、低剂量组为(62.40±10.81)%,高剂量组升高幅度明显(P<0.01);同时2组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值均有明显升高(P<0.01);高剂量组FEV1值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而低剂量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0 mg/次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明显减轻患儿哮喘症状及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儿童与健康对照儿童幽门螺杆菌(Hp)14C呼气试验阳性率及白介素(IL-1β)水平,探讨Hp感染对儿童哮喘的影响及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儿科门诊或住院的151例哮喘儿童及经过筛查符合要求的75例健康儿童,采用Hp测试仪测定Hp感染阳性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浓度。结果哮喘儿童Hp菌株感染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儿童(χ2=4.60,P=0.043)。不同分期的哮喘儿童Hp菌株感染阳性率比较,哮喘发作期儿童Hp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缓解期儿童(χ2=35.13,P<0.001)。哮喘儿童血清IL-1β浓度高于健康对照儿童(t=13.22,P<0.001),且哮喘发作期儿童血清IL-1β浓度高于哮喘缓解期儿童(t=4.984,P=0.008)。结论哮喘儿童与Hp菌株感染相关,Hp菌株感染与哮喘的发病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此外,血清IL-1β可以作为监控哮喘病情的血清标志物,从而为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小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2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02例小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以免疫力低下,尤以小婴儿多见,多有皮肤黏膜感染灶,发热或体温不升,黄疸,病程偏长的特点,其对常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及红霉素多耐药,对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和庆大霉素敏感率高,治疗宜选用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静脉给药,疗程要足。结论:小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症状不典型,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治疗宜联合应用两种敏感抗生素,并辅以积极的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9.
黄明夏  蒋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7):2388-2389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43例,于生后3~7天应用B超诊断仪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结果:143例早产儿平均胎龄(33·5±2·03)周,平均体重(2128±524)g,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为35·0%,重度IVH占14·0%,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生率愈高,其出血程度也较重。围生期窒息、疾病因素及机械通气等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密切相关。结论: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高,有严重合并症者发生率增高,且大多无症状,常规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测,可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氨茶碱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氮茶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5年2月-2006年5月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并根据病情再分为轻症和重症组.对照组患儿按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方案治疗;试验组患儿除常规方案治疗外,同时口服氨茶碱控释片治疗[2 mg/kg,1次/d].入院当天、住院第3、7天分别测定患儿潮气量(VT)、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TEF/vE),同时检测呼吸道α1-酸性糖蛋白、血白细胞介素-8(IL-8)和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儿肺功能及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胞计数和分类较对照组患儿明显改善(P<0.05.0.01),呼吸道α1-酸性糖蛋白及血清IL-8较对照组患儿明显降低(P<0.05,0.01);试验组患儿VT、Ti/Te、tPTEF/tE、vPTEF/vE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a<0.05,0.01);试验组轻症、重症患儿治愈率与对照组轻症、重症患儿治愈率比较显著增高(P<0.05,0.01).试验组患儿α1-酸性糖蛋白与血清IL-8呈显著正相关(u=0.387 P<0.05);α1-酸性糖蛋白与VT、Ti/Te、tPTEF/tE、vPTEF/VE呈显著负相关(u=-0.412,-0.403,-0.396,-0.385 Pa<0.05).口服氨茶碱控释片不良反应较少,偶见有心率增快.结论 口服氨茶碱能减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减轻小呼吸道阻塞,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