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肾上腺疾病治疗中,传统的开放性肾上腺切除术(OA),疗效虽然可靠,但由于肾上腺位置深,术野暴露困难,常需较大的手术切口,肌肉和神经易受损,有时还需切除一段肋骨,存在着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较重、恢复慢等缺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和评价后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79例肾上腺肿瘤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分析,比较后腹腔镜手术36例(A组)及开放性术43例(B组)手术切除肿瘤的重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A组在手术中出血、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B组在总住院费用方面优于A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手术切除肿瘤的重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后腹腔镜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 是肾上腺肿瘤患者手术的首选方法.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手术以经腹膜后途径为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并急性尿潴留(AUR)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增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BPH并发AUR(A组)及137例未并发AUR(B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A组患者年龄(73.30±9.59)岁,前列腺体积(PV)(58.18±36.66)ml,血清PSA(10.39±10.78)μg/L;B组患者年龄(72.04±9.19)岁,PV(43.51±23.45)ml,血清PSA(4.35±4.96)μg/L。A、B组间PV和血清PSA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3个不同PV范围(PV<30ml,PV=30~50ml,PV>50ml)A、B组间前列腺体积和血清PSA进行比较,血清P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30ml及PV=30~50ml,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50ml,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SA4~10ng/ml之间,A组40例,B组37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SA>10ng/ml,A组46例,而B组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血清PSA与前列腺体积(r=0.492,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r=0.186,P<0.05)。结论:影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急性尿潴留患者血清PSA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前列腺体积和年龄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到急性尿潴留本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肾上腺疾病治疗中.传统的开放性肾上腺切除术(OA),疗效虽然可靠,但由于肾上腺位置深,术野暴露困难,常需较大的手术切口,肌肉和神经易受损,有时还需切除一段肋骨,存在着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较重、恢复慢等缺点。自Gagner于1992年首次报道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后,此项技术逐渐推广应用。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LA)完全可以达到开放手术的目的.而且具有损伤小、切口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疤痕小、安全有效等优点.较开放手术更具优势。近年来有取代开放性手术的趋势,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LA)被认为是肾上腺手术的首选治疗方法及金标准。本文就其临床应用的现状及进展进行探讨、综述。  相似文献   
5.
经皮肾穿刺造瘘在梗阻性肾积水(脓)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PCN)在梗阻性肾积水(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肾积水(脓)患者先行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待肾功能改善、机体状况好转或经引流及造影确定诊断,其中结石引起的肾积水(脓)69例.非结石性肾积水(脓)17例,合并脓肾31例.52例行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17例行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6例行肾盂切开取石术后加行肾盂输尿管成型术;5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3例行肾下盏-输尿管吻合术;3例行输尿管皮肤造瘘术.结果:86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及时解除梗阻,71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9例肾功能改善,维持在轻中度氮质血症水平;6例肾功能无改善.结论:PCN所建立的通道为缓解病情、病因诊断和二期手术打开方便之门,尤其是对急性梗阻性脓肾及结石梗阻性肾积水(脓)的诊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在B超引导下行侧卧位经皮肾镜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11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复杂性肾结石的成分,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98例南宁地区复杂性肾结石的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93例(94.9%)为含钙混合性结石和感染性结石,其中一水草酸钙结石2例(2.0%),一水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结石20例(20.4%),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结石16例(16.3%),一水草酸钙和无水尿酸结石12例(12.2%),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和无水尿酸结石13例(13.3%),一水草酸钙、六水磷酸镁铵和碳酸磷灰石结石9例(9.2%),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六水磷酸镁铵和碳酸磷灰石结石8例(8.2%),六水磷酸镁铵和碳酸磷灰石结石13例(13.3%)。单一无水尿酸结石5例(5.1%)。结论南宁地区复杂性肾结石绝大多数以草酸钙为主的混合性或感染性结石,碳酸磷灰石、尿酸和磷酸镁铵是其常见的混合成分。体积较大的复杂性肾结石成分复杂,生长过程中常多种病因参与,应加强其病因诊断和针对多种病因采用积极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前列腺突入膀胱的程度(IPP)与膀胱出口梗阻的关系。方法对369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经腹超声测量前列腺突入膀胱的程度,并进行压力流率同步检测。结果前列腺1级者141例,39例(27.66%)有梗阻,前列腺2级者93例,51例(54.84%)有梗阻;前列腺3级者135例,95例(70.37%)有梗阻。前列腺2级者发生梗阻与前列腺1级者发生梗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3级者发生梗阻与前列腺2级者、1级者发生梗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PP程度与膀胱流出道梗阻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程度与前列腺突入膀胱的程度有关。结论前列腺突入膀胱的程度与膀胱出口梗阻及梗阻的程度在尿动力学研究方面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症状性BPH剩余尿(PVR)、最大尿流率(Qmax)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73例BPH症患者进行IPSS、并测定Qmax、PVR及前列腺体积。应用相关分析评价各检变量间的相关性及其不同组间各指标的比较。结果:PVR与IPSS、前列腺移行带体积均呈正相关,与Qmax呈负相关。与年龄、前列总腺体积(P〉0.05)之间均无相关。PVR〈10ml组与10-30ml组在年龄、IPSS、前列腺移行带体积和Q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VR10-30ml组与≥30ml组在年龄、前列腺移行带体积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而IPSS、Qmax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Qmax〈10mL/s组,Qmax与年龄、IPSS、PVR、前列腺总体积和前列腺移行带体积均呈负相关;在Qmax〉10ml/s组,Qmax与上述指标均呈无相关(P〉0.05);除年龄外,两组间上述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症状性BPH患者PVR≥30ml,Qmax〈10ml/s时,在排除其他因素引起逼尿肌损害所致的PVR增加及Qmax降低后,应及早解除膀胱出口梗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中叶增生患者临床尿动力学特点。方法:搜集26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尿动力学资料,对114例中叶增生(中叶增生突入膀胱长度≥2.0cm)组(A组)及150例非中叶增生或中叶增生不明显(中叶增生突入膀胱长度<2.0cm)组(B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中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不稳定、低顺应性、收缩亢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良性前列腺中叶增生患者梗阻症状明显,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