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降血脂及心血管保护功能,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起着重要的二级预防作用。然而,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引起了临床医师及专家的关注。本文重新评估了他汀类药物的获益和风险,从而推动临床安全调脂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种类和程度,为社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社区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291例,检查并统计合并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糖尿病、缺乏体力活动、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以及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比例,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级别的高血压患者在这些方面的差异。结果:①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位居前3位的是腹型肥胖,占70.4%;高脂血症,占39.5%;和缺乏体力活动,占28.9%。与男性比较。除吸烟以外,其他各项无显著性差异。②高脂血症、腹型肥胖、糖尿病、缺乏体力活动等危险因素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③不同级别的高血压都存在多重危险因素,并发冠心病的比例相近,并发脑血管病的比例,2、3级高血压较高。结论: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存在高比例的多种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以腹型肥胖和高脂血症最为突出,是高血压干预的主要内容;1级高血压占高血压总数的一半以上,其危险度分层和并发冠心病的比例不低于2、3级高血压,是社区防治不町忽视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种类和程度.方法 调查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506例,统计合并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糖尿病、缺乏体力活动、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以及冠心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比例,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级别的高血压患者的差异.结果 ①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较高,尤以高脂血症(42.9%)和腹型肥胖 (65.6%)明显,且普遍存在多重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比例为19.0%、27.1%、32.0%.危险度分层高危和很高危达78.9%.②老年高血压患者,男女比较,合并危险因素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除吸烟外无显著性差异.③老年1级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的比例及危险度分层与2、3级高血压接近.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存在多重危险因素和较高比例的心脑血管并发症,高脂血症、腹型肥胖尤其突出.1级高血压在本组患者中占大多数,其危险度与2、3级高血压相似,均是社区防治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舒张期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试验、E峰、E/A、等容舒张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改善左室重构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期前收缩及心脏停搏的昼夜变化规律,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分心脏病组与非心脏病组各100例,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其中心脏病组中室性期前收缩组51例为A组,室上性期前收缩组49例为B组:非心脏病组亦按此分为A组(54例)和B组(46例)。比较各组昼夜期前收缩频度(个/小时,x^-±s)和心脏停搏阵数的差异。结果心脏病B组(室上性期前收缩)昼夜频度无显著性差异,A组(室性期前收缩)昼夜频度有显著性差异。非心脏病A组和B组昼夜期前收缩频度有显著性差异。心脏停搏阵数92.3%以上发生在夜间。结论植物神经活性对老年患者的期前收缩有重要影响,尤其在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更重要。推测心律失常的昼夜变化规律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期前收缩及心脏停搏的昼夜变化规律,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分心脏病组与非心脏病组各100例,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其中心脏病组中室性期前收缩组51例为A组,室上性期前收缩组49例为B组;非心脏病组亦按此分为A组(54例)和B组(46例)。比较各组昼夜期前收缩频度(个/小时,x±s)和心脏停搏阵数的差异。结果心脏病B组(室上性期前收缩)昼夜频度无显著性差异,A组(室性期前收缩)昼夜频度有显著性差异。非心脏病A组和B组昼夜期前收缩频度有显著性差异。心脏停搏阵数92.3%以上发生在夜间。结论植物神经活性对老年患者的期前收缩有重要影响,尤其在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更重要。推测心律失常的昼夜变化规律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体质特点,探讨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社区居民494例,其中高血压患者202例,通过统一制定的体质辨识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对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人群体质进行比较,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体重指数及血压控制达标与否等因素与体质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体质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血压组男性痰湿质高于女性,女性阳虚质高于男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高血压组通过药物治疗,平和质体质人群的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非达标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病理体质特点是以阳虚质为主,男性与女性患者比较,阳虚质与痰湿质的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平和质体质人群疗效较好。这些,提示了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一些特征,为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