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足月小样儿的听功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胎儿在母体内营养不良对听觉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研究组中 19例足月小样儿 (termsmallforgestationalage ,TSGA)和对照组中 2 0例正常体重足月儿母亲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血红蛋白等方面进行比较 ,再应用丹迪诱发电位仪对出生 3~ 5天的两组新生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测试 ,分析ABR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结果 研究组中母亲和对照组在血红蛋白含量方面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在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研究组中新生儿ABR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均比对照组延长。结论 可以用ABR检测新生儿来反映胎儿在母体内营养不良时对听觉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提示注意加强母体的营养  相似文献   
2.
百日咳杆菌的组分及产物甚多,其中不少都与该菌的致病力或免疫保护性有密切关系,除脂多糖(LPS)外,非致病性百日咳菌株往往没有这些成份。为确切了解诸成份与致病力及免疫原性的关系,作者采用改良的  相似文献   
3.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MCI-186)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48 h内的A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35例,均给予阿司匹林片、血塞通注射液等治疗,同时A组静脉滴注MCI-186,每次30 mg,每天2次,共计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及3周时对患者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3周时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A组显著下降(分别22.09±9.16、10.21±4.75,P<0.01);对照组也明显下降(21.56±10.27、13.49±5.36,P<0.05);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A、B组均上升(分别38.26±17.45与68.72±25.43、37.33±18.70与53.72±25.76,均P<0.01)。2组间比较,A组CSS评分明显低于B组,ADL评分显著高于B组(均P<0.05)。不良反应2组均较少。结论:MCI-186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提高ADL,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引起脑梗死的常见病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长期饮酒、吸烟等 ,但由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引起的脑梗死少有报道 ,我科 1987年 6月— 2 0 0 3年 12月收治此类患者 2 0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年龄最小 4 8岁 ,最大 81岁 ,平均 ( 6 2 .0± 10 .2 )岁 ,>80岁 1例。发生脑梗死 4次 1例 ,2次 2例 ,余均发生 1次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并经头颅CT或和MRI确诊。1.2. 临床表现  2 0例均出现全身皮肤暗红、浅紫红 ,颜…  相似文献   
5.
需氧性革兰氏阴性菌性肺炎已成为目前最常见的医院内致死性感染,尽管不少抗菌药物在体外对该类菌有效,但本病的死亡率仍达20~50够,特别是绿脓杆菌性肺炎,  相似文献   
6.
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缺血性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脑脉泰胶囊高剂量组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脉泰胶囊高剂量组降低全血黏度指标明显。结论脑脉泰胶囊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降低全血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脑脉泰胶囊2粒,每日3次,于治疗1月后测定两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s-C反应蛋白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经脑脉泰胶囊治疗1月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s-C反应蛋白浓度分别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血清hs-CRP测定值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脉泰胶囊能够从多种途径有效改善脑微循环、抗动脉硬化、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及抗炎作用,可有效防治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7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梅毒性脑膜炎2例、脑血管梅毒1例、麻痹性痴呆3例、脊髓痨1例;血清和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asma regain,PRP)试验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reponema pallia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TPHA)均阳性。结论神经梅毒根据不同类型有多种发病形式,首诊易误诊,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即可确诊,青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0岁。因右臀部脓肿伴发热,在当地卫生院行脓肿切排术,并给予青霉素800万U/d静滴,抗炎治疗5d,患者高热持续不退,并出现头痛、呕吐、意识模糊而转我院。查体:T40℃,P 120次/min,BP 120/80mmHg,呈嗜睡状,脑神经(-),颈强直;心肺(-),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V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卒中患者血压调控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该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组和马来酸依那普利组各30例,左旋氨氯地平组口服左旋氨氯地平片,每次2.5~5.0 mg;依那普利组口服依那普利片,每次10 mg。两组均每天服药一次,连续服药9个月。监测两组患者血压,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比较治疗9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第1周,左旋氨氯地平组血压比入院时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较马来酸依那普利组明显。治疗9个月时,左旋氨氯地平组颈动脉IMT变薄且斑块面积变小,与马来酸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旋氨氯地平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0.0%)与马来酸依那普利组发生率(16.7%)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可平稳调整卒中急性期血压,同时具有保护血管内皮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