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治疗探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至2008年3月期间5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术后效果。结果 50例患者经过治疗全部痊愈,其中38例行手术治疗,胃大部切除术14例,单纯修补术24例。术后行住院治疗,出院后3个月复查,治愈36例,术后并发症2例。无死亡病历,痊愈率94.73%。12例接受保守治疗,治疗后有3例于半年~1年溃疡复发,均给与内科治疗,得以控制,至今未复发。结论胃溃疡穿孔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要根据具体病理类型进行选择治疗方式。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3.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100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性传统开放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腹腔脓肿以及肠梗阻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CEUS)判断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后肿瘤的灭活情况,探讨CEUS在评价肝癌射频消融疗效的可靠性.方法 9例兔VX2肝肿瘤模型作RFA治疗后4d作Sonovue介导的CEUS检查,分析比较各兔子CEUS图片,确定肿瘤部位、数目、边界和肿瘤的坏死程度,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作径线测量和勾画出消融灶面积比例并与病理作比较,采用网格分析法计算出CEUS评价RFA疗效的诊断指标.结果 9例兔子中8例发现残留肿瘤灶,1例完全消融,残留灶在CEUS上表现为“快进快退”增强特点,消融灶一直呈无增强状态.以超声测量相关径线与病理对比基本无差异,消融灶面积比例分别为0.55±0.27和0.53±0.33,存在高度正相关(R2=0.89,P=0.001),其诊断敏感率、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88%、91%、80%和86%.结论 CEUS能较可靠评价RFA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黏蛋白1(MUC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89年8月至2009年6月手术切除肝组织石蜡标本90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33例为实验组,肝内胆管结石32例为对照组,肝脏良性肿瘤瘤旁1~2cm正常肝内胆管组织25例为空白组。各取组织切片进行MUC1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表达差异及意义。结果 MUC1在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4.5%(18/33)、28.1%(9/32)和0(0/25),3组间比较,P0.01;MUC1阳性表达在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0.01);肿瘤患者MUC1阳性表达者的累积生存率比阴性表达者低(P0.01)。结论 MUC1在肝内胆管结石发展为胆管癌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MUC1高表达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恶性程度以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癌组织NF-к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20年间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33例为观察组(A组),肝内胆管结石32例为结石对照组(B组),肝良性肿瘤旁1~2 cm正常肝内胆管组织25例为正常对照组(C组)。取各组组织切片进行NF-кB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表达的差异及意义。结果从C,B组至A组NF-кB表达阳性率呈逐级升高,分别为4.0%,25.0%,51.1%,C,B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其在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F-кB过表达是肝内胆管结石引致肝内胆管癌发生的早期事件,本研究可能为肝内胆管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广州市萝岗口岸蚊类的种群构成、不同生境密度分布及其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媒介生物的有效防控及其传染病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和人帐诱捕法对蚊类孳生和栖息地进行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捕获成蚊2690只,经鉴定隶属2亚科3属6种,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78.74%,其次分别为白纹伊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褐尾库蚊;全年平均蚊密度为28.2只/人工·h,全年以在建新办公楼蚊密度最高,为53只/人工·h;成蚊季节消长高峰期在4~6月份,白纹伊蚊季节消长高峰期在6~8月份。〔结论〕本次调查得出较为详细的口岸蚊媒本底资料,为今后蚊媒防治工作提供切实的技术指导,当前灭蚊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对车检场的卫生监督,消灭蚊虫滋生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F-кB、MUC1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20年手术切除肝组织标本共90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33例为实验组,肝内胆管结石32例为对照组,正常肝内胆管组织25例为空白组。组织切片进行NF-кB、MUC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①NF-кB、MUC1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UC1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③MUC1表达与否和肿瘤病人的累积生存率有关(P<0.01)。结论:NF-кB的异常表达是肝内胆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癌的早期事件,MUC1过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陈一明  邝才湜  黄奋 《海南医学》2002,13(11):15-16
目的:探讨Soave吻合术在结直肠疾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983年11月-2000年4月11例结直肠疾病施行Soave吻合术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结直肠多发性息肉4例,家族性结直肠腺瘤病2例,全段直肠壁海绵状血管瘤、弥漫性结直肠淋巴滤泡性肉芽肿、直肠腺癌、直肠阴道瘘、结肠多发性息肉腺癌变各1例。回肠肌管套入肛管吻合术4例,降结肠肌管套入肛管吻合术5例,乙状结肠肌管套入肛管吻合术2例。随访时间3月-14年,11例均获痊愈,其中3例分别发生肠粘连、吻合口瘘、肌管感染,均经保守治疗获愈,肛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14天-6个月。结论:Soave术是结直肠疾病手术治疗比较理想和合理的术式之一,有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广州市南沙区中医院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腹外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68例,并随机选择2007年以前采用传统疝修补患者6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无张力疝修补组所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平均医疗费用、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是治疗腹外疝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