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素问纠略》一书的作者及版本历来说法不一。《明史》记为杨慎,但考查杨慎文集《升庵全集》《升庵外集》均不见此书;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认为此书应是朱丹溪所作。本文就此提出疑问,考查杨慎著述的主客观条件。首先,从史传及杨慎诗文中可知,他曾研习医籍,知晓医理,其医学著作《男女脉位图说》序文更反映了他欲纠辨古人的愿望,是为他著《素问纠略》的主观条件或内部条件;其次,杨慎晚年贬谪至西南地区,恶病缠身,曾学医自疗,且喜好上山采药,这为他创作《素问纠略》提供了外部条件;加之同僚何宇度、名医何时希的记载为旁证,杨慎著《素问纠略》三卷是成立的。而针对杨慎文集不见此书,一卷本著者题为朱丹溪、周木等人的事实,本文认为是版本不一所致。即:名为《素问纠略》的医书实有两个版本:其一为前述杨慎所著的三卷本,已经亡佚;其二为周木辑佚或假托元代朱震亨所作的《素问纠略》一卷本,现存抄本。由此,《素问纠略》作者及版本问题得以澄清。  相似文献   
2.
带下,一般认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带下"泛指妇产科疾病;狭义"带下"特指"沃与血相兼,带而下"为主证的妇科疾病。隋朝巢元方之前,"带下"常指广义的妇科疾病。战国初期扁鹊"带下医"之"带下"所指应非带脉之下,而是衣带之下。《金匮要略》以"带下"统称妇科病,如瘕聚、经水不利、带下无子等皆属带下。至巢元方更改仲景原文,将"属带下"改为"必带下",为狭义带下作出了定义,带下也从妇科疾病变为带下之证。宋代妇产科理论逐渐成熟,医家认识到经带疾病的重要性,医书的次序逐步调整为经、带、胎、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 Turbo Flash模式低辐射剂量仿真结肠镜检查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准确性及诊断结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包头市肿瘤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疑诊结直肠癌的病人230例,其中筛选出同时进行CT仿真结肠镜(CTVC)和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的病人56例,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38~83岁,平均(64±11)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VC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由2名副主任医师评价分析CTVC的影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主观评分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绘制CTVC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联合诊断结肠占位性病变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CTVC的影像客观质量评价与常规扫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主观质量评价均≥3分,影像清晰可达到诊断要求。CT Turbo Flash模式下的CTVC检查的平均辐射剂量为(2.07±0.30)m Sv,明显低于常规扫描的辐射剂量(4.04±0.66)m Sv(t=-14.612,P0.001)。CTVC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97.30%,特异度为89.47%,阳性预测值为94.74%,阴性预测值为94.44%。与单独采用CTVC及FOBT诊断结直肠癌相比,CTVC与FOBT联合诊断的效能更高(AUC=0.964,95%CI:0.900~1.000)。结论 CTVC检查结直肠癌筛查影像清晰、辐射剂量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联合FOBT可提高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检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采用肿瘤全容积与单层图像兴趣区(ROI)衍生的直方图分析以确定体素内非相干性运动(IVIM)参数和表观扩散系数(ADC)评估直肠癌病人对放化疗(CRT)反应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31例直肠癌病人CRT前后均行MRI检查,包括术前34个b  相似文献   
5.
黄天骄  杨桢 《中医学报》2019,34(11):2292-2294
现代整理方歌多以汪昂《汤头歌诀》为蓝本,基本抛去了陈修园方歌存剂量舍方名的编纂特点。不过,陈修园的歌诀对于研习经方仍不可或缺,而在方歌中适当地加入药物配比,也是有必要的。另外,《汤头歌诀》已不能满足现代方剂教学的要求,除汪昂未收的方剂,那些在近现代行之有效的"时方"也有编纂歌诀,须与之匹配。  相似文献   
6.
CT虚拟结肠镜(CTVC)应用临床以来,在结直肠癌(CRC)的诊断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较短的检查时间、较低的辐射剂量和高质量的成像使其成为CRC的早期筛查手段。笔者主要对CTVC在CRC早期筛查方面的进展和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黄天骄  王育林 《中医学报》2022,37(2):231-235
四物汤的源头很可能与《金匮要略》中的胶艾汤有关.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四物汤首次正式成方,用于治疗外伤瘀血.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则用之于妇产科诸疾.《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与《妇人大全良方》的收录是四物汤得以流传的标志性事件.金元学术争鸣时期,出现了大量四物汤化裁方,刘完素、李果、朱丹溪、王好古等人的著述中均有...  相似文献   
8.
黄天骄  郑入文 《中医学报》2020,35(5):980-982
有学者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在症状上与古医籍中的“精浊”“白淫”“劳淋”相似,病机可追溯到《素问·痿论》;“精浊”之名首见于《证治汇补》。对此,笔者提出两点商榷:第一,《素问·痿论》中虽然出现了“白淫”一词,但痿论篇主论“五脏使人痿”,所引文句当属“筋萎”病因,而非白淫;又,“白淫”在《黄帝内经素问》《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等书中并不特指男性病证。“白淫”的早期认识尚不统一,以《素问·痿论》作为本病文献记载的源头有待商榷。第二,“精浊”病名并非首见于《证治汇补》。明代《医灯续焰》中已有“精浊脉证”一节,详细论述了“精浊”的概念、病因、脉象、“精浊”与“便浊”的鉴别诊断以及“精浊”治法;《景岳全书·杂证谟·淋浊》对“精浊”病因与治法亦有论述,二书均早于《证治汇补》。王肯堂《证治准绳》中所论“赤白浊”与张景岳、李用粹的“精浊”在内涵上没有本质区别,作为病名的“精浊”二字已是呼之欲出,亦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