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26例除外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健康对照者,使用SRI技术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左房各壁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SSR、ESR、ASR)。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CM组左房壁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ESR)、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SR)均减低,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ASR)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I可定量评估左房功能改变,间接定量反映左室舒缩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2.
超声心动图评价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运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肺栓塞(PE)患者右心室形态及功能改变,并探讨其准确性、敏感性及优越性.方法 正常对照组30例,肺栓塞组28例,依据预期的PE相关早期病死率进行危险分层为:高危、中危、低危亚组.所有研究对象行2DE测量右心室常规超声指标,TDI测算右心室Tei指数,RT-3DE测量右心室舒张期末及收缩期末容积、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RVEDV、RVESV、RVSV、RVEF).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E高危组右房室增大及肺动脉压显著升高,右室Tei指数、RVEDV、RVESV明显增大(P<0.05),RVEF明显减小(P<0.05);中危组虽无明显右房室增大,但右室Tei指数、RVEDV、RVESV、RVEF均出现异常(P<0.05);低危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危组右室Tei指数、RVEDV、RVESV大于低危组而小于高危组,RVEF小于低危组而大于高危组.结论 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功能可出现不同程度受损;TDI测算右室Tei指数和RT 3DE测量RVEF可客观、准确、较敏感地反映右室功能的变化,是评价肺栓塞患者右室功能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左室非正常充盈模式患者左房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57例左室非正常充盈模式患者和21例除外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正常对照组,根据左室充盈模式将其分为正常充盈组、松弛性下降组、假性充盈正常组和限制性充盈异常组,使用SRI技术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左房各壁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SSR 、ESR 、ASR).结果 各组间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假性充盈正常组小于正常充盈组而大于其余组;除假性充盈正常组与正常充盈组外,各组间A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松弛性下降组值最大;除松弛性下降组与假性充盈正常组外,各组间S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左室舒缩功能受损发展而递减.结论 SRI可定量评估左房功能,间接定量反映左室舒缩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前、术后的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探讨超声测量二尖瓣、主动脉瓣瓣环内径对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置换二尖瓣、主动脉瓣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经心胸外科手术置换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的45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比较术前及术后的超声声像图及测值改变。结果 45例患者中单纯置换金属二尖瓣14例,单纯置换金属主动脉瓣2例,单纯置换生物二尖瓣3例,单纯置换生物主动脉瓣3例,置换金属二尖瓣+主动脉瓣22例,置换生物二尖瓣+主动脉瓣1例;手术前测量二尖瓣瓣环内径为32~68mm,主动脉瓣瓣环内径为22~29mm,其中置换的二尖瓣型号为25#~29#,置换的主动脉瓣型号为19#~23#。结论术前超声测量二尖瓣、主动脉瓣瓣环内径可以为临床手术置换瓣膜的大小提供依据,超声观察及评价术前、术后患者的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建立体-肺循环分流致慢性肺动脉高压猪模型,应用超声心动图探讨肺动脉瓣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实验组30只小猪,外科手术建立体肺循环分流模型,假手术组6只.术前及术后每间隔2个月做1次超声心动图,连续监测7次.取肺动脉瓣口血流频谱,测量肺动脉加速时间(PAAT),肺动脉减速时间(PADT),右室射血时间(RVET),计算PAAT/RVET比值.测量三尖瓣反流速度(V)和压差(△P),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统计学方法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 PASP逐渐增高(P<0.05);不同观测时点的PAAT、PADT、RVET、PAAT/RVET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呈先增高后降低表现(P<0.05).结论 建立左向右分流致慢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随着PASP的升高,PAAT、PADT、RVET及PAAT/RVET值呈先增高后降低表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索利用超声监测颈动-静脉分流实验猪建模及慢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51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实验组45只行颈动脉-静脉端侧吻合术,术后高频超声探测颈动-静脉吻合口通畅情况,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定期监测三尖瓣反流(TR)、肺动脉瓣反流(PR)以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及平均压(MPAP),于实验终点与右心导管测压及肺组织病理检查对照.结果 实验组32只猪术后存活至实验终点,27只猪吻合口通畅,形成有效左-右分流,总体建模成功率60% (27/45).除建模2个月超声探测实验组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外,随建模时间的延长,建模4、6、8、10、12、1 5、18个月,实验组新增TR及PR逐渐增多,SPAP、MPAP逐渐增高,与术前、建模后各观测时点间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终点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力显著增高,肺组织病理显示肺小血管中膜及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结论 超声可评估颈动-静脉分流法肺动脉高压猪模型的建立并监测慢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对于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自然病程及发展机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估左室不同充盈模式患者左室心肌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左室正常充盈组21例为正常对照,左室非正常充盈模式患者62例,患者根据舒张期左室不同充盈模式按舒张功能受损程度逐级分为松弛性下降组、假性充盈正常组和限制性充盈组,行二维超声心动图、三维超声心动图和SRI检查,记录左室各壁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ystolic strain rate,SSR),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Early diastolic peak strain rate,ESR),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Late diastolic peak strain rate,ASR)。结果:松弛性下降组ESR小于正常充盈组(P〈0.05)而大于假性充盈正常组和限制性充盈组(P〈0.05);ASR在左室非正常充盈模式中,松弛性下降组和假性充盈正常组大于正常充盈组,在松弛性下降组与假性充盈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充盈组、松弛性下降组、限制性充盈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R在正常充盈组与松弛性下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充盈组、假性充盈正常组、限制性充盈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R在假性充盈正常组达最大值。结论:SRI能客观、定量评价左室不同充盈模式患者左室心肌功能的变化,为临床评价左室非正常充盈模式下左室心肌功能的损害程度提供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9.
徐丽芳  吴棘  罗帅伟  黄喜玉 《内科》2011,6(4):306-308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房功能,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在临床评价左房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组)和22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SRI技术测量左房各壁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SSR、ESR、ASR),求各组平均值并比较分析。结果DCM组左房壁ESR、ASR、SSR均较健康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RI可定量评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房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D测算右室Tei指数评价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人选研究对象为正常对照组和肺栓塞组,并根据预期的肺栓塞相关早期病死率进行危险分层为高危、中危、低危3个组,测量其右心常规超声指标,运用TDI获取三尖瓣环组织运动频谱,测量相关时间间期,并计算出右心室Tei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肺栓塞患者高危组具有较明显的右心扩大及肺动脉高压征象,其右室射血时间(ET)明显缩短(P<0.05),等容收缩期(ICT)+等容舒张期(IRT)明显延长(P<0.05),Tei指数明显增高(P<0.05);中危组尽管没有明显右心增大,但其右室ET、ICT+ IRT、Tei指数均已出现异常(P<0.05);低危组的ET、ICT+ IRT、Tei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TDI测量右室Tei指数可以较敏感反映肺栓塞患者右室功能变化,是评价其右室综合功能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