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49岁.因劳力性气促伴间歇下肢浮肿3年,如重4d入院,有高血压病史8年,发现Ⅱ型糖尿病4个月。查体:血压130/80mm Hg(1 mm Hg=0.133kPa),高枕卧位,颈静脉怒张,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类搏动位于第六肋间左锁骨中线外4m处,心界明显向左下扩大,心率96次/min,心律齐,心尖区可闻及1-2级收缩期杂音,肝脏肋下1指,剑突下3指,双下肢膝以凹陷性浮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房间隔缺损封堵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食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20例继发孔中央房间隔缺损用Amplatzer封堵器或类似Amplatzer国产双盘式伞状封堵器进行封堵。结果 20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成功,1例房间隔缺损封堵后次日封堵器脱落,经心外科再次手术,成功取出封堵器同时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对封堵成功的患者定期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未见残余分流。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房间隔缺损封堵介入治疗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已知特发性室速主要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由于技术上的困难,目前对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RVOT-VT)的离子通道机制研究很少,本实验意在探索右室心室肌(RV)和RVOT的双孔钾通道电流(IK2p)的特性及其在RVOT-VT发生机制中可能参与的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右室和右室流出道心肌细胞的单细胞电流。结果 RVOT的稳态外向电流较右室的小。对稳态电流进一步研究发现,右室流出道和右室心肌细胞上均存在IK2p。右室流出道细胞的IK2p电流密度明显小于右室细胞。结论首次在电生理水平上,证实了家兔右室心肌细胞上存在IK2p,RVOT心肌细胞的IK2p电流密度小于RV心肌细胞,是构成右室流出道APD离散度增大及外向电流降低的基础,从而易出现EAD,进而促进RVOT-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希氏束旁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射频消融的方法、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中心因希氏束旁心律失常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消融靶点的分布和消融的方法、成功率及安全性.结果 3933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中,电生理检查提示希氏束旁心律失常71例(1.8%),其中,隐匿性房室旁道13例,显性房室旁道(B型预激)24例,房性心动过速10例,室性早搏21例,室速3例,均在Carto3或Ensite Velocity v4.0三维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71例患者中14例未消融成功,其中,10例因消融无效或距离希氏束太近,术者放弃;1例因家属不接受风险而拒绝手术;3例因手术并发症中止手术.71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平均随访(32±8)个月,1例房性心动过速复发;56例消融成功,成功率78.9%;1例术中出现三度房室阻滞,2例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并发症发生率4.2%.56例消融成功的患者中,术中于右侧消融成功者36例(64.3%),于左侧消融成功者16例(28.6%),左侧+右侧联合消融成功者4例(7.1%).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希氏束旁心律失常绝大多数可以消融成功,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复律成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术的272例患者,术中未能恢复窦性心律。男191例,女81例。术中给予静脉推注伊布利特,依据应用伊布利特后是否恢复窦性心律,将患者分为有效组(179例)和无效组(9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转复成功率、左房内径、射血分数及安全性。结果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伊布利特转复窦性心律的总成功率为65.81%。有效组左房内径为(42.21±5.45)mm,无效组为(43.56±4.94)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伊布利特转复窦性心律安全、有效,且成功率与患者左房内径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旱搏的效果。方法:给患者服用稳心颗粒1袋,每日3次,14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动态心电图,并计算24小时患者室性早搏数。结果:用药4周后治疗早搏明显减少,并且不对血尿便常规、血生化、心肌酶学、血脂及血糖产生影响。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经常合并心房颤动(房颤),尤其是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与单腔起搏器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相比,双腔起搏有助于减少房颤的发生,然而调查研究表明植入双腔起搏器后患者的房颤发病率仍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8.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心病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报道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82例先心病患者经超声和心血管造影诊断后,分别应用3种类型的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观察其安全性、术中和术后近期疗效。结果:PDA28例(漏斗型23例,管型5例),直径4~11mm,封堵成功率100%。继发孔型ASD34例,直径8~32mm,封堵成功率97%。VSD20例,均为膜周部,直径3~10mm,封堵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均成功,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心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宗其梅  黄卫斌 《现代保健》2012,(13):156-158
肺静脉消融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由于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已经被广泛推荐为房颤治疗的首选方案,然而射频消融术的过程中常伴有较多的并发症,如左房食管瘘、心包填塞、房性心动过速等[2],已有报道术中发生规则房速的概率为10%~75%[3-6].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患者的近期和长期疗效,并探讨老年二尖瓣狭窄(MS)或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行PBMV的可行性。方法:对210例PBMV患者术前、后及其中80例患者随访10~14年的有关心脏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BMV成功率99%(210/212)。210例患者行PBMV后即刻疗效:(1)二尖瓣面积(MVA)术前、后分别为(0.89±0.35)和(2.18±0.37)cm2(P<0.01);(2)二尖瓣跨瓣压差(MPG)分别为(14.9±5.1)和(7.1±1.8)mmHg,(P<0.01);(3)左房压(LAP)分别为(26.1±13.8)和(11.6±5.2)mmHg,(P<0.01);(4)术后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占100%,2级以上占85.8%。80例患者长期疗效:(1)MVA术前、后和随访10~14年分别为(0.83±0.35),(2.26±0.32)和(1.56±0.27)cm2,与术前比较P<0.01;(2)MPG分别为(16.1±4.8),(6.8±2.5)和(10.3±3.2)mmHg,与术前比分别为P<0.01,P<0.05;(3)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占87.8%;2级以上占60.3%;45例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肺动脉压从(67±15)mmHg下降至(47±16)mmHg,半年后继续降至(34±8)mmHg,P<0.01。结论:二尖瓣狭窄患者PBMV近期疗效和长期疗效满意,伴有肺动脉重度高压者或者老年人也是PBMV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