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东莞市厚街镇2001~2004年法定传染病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本镇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态势进行分析,为掌握和控制传染病疫情的发展和流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状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东莞市厚街镇2001~2004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态势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4年甲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逐年增高,由2001年的333.67/10万增高到2004年的643.47/10万(χ2=460.9691,P<0.0001);肺结核发病率逐年增加(χ2=403.5444,P<0.0001);乙肝发病数2004年有所下降;肠道传染病发病数呈下降趋势;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类传染病呈上升趋势;人群分布方面本地发病率与外地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47.2731,P<0.0001)。结论加强和控制肺结核、麻疹、淋病这些主要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成为降低本镇传染病发病率的主要措施;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是控制肺结核病的关键措施;对外来人口中的易感人群进行麻疹疫苗接种,可减少和控制本地区的麻疹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东莞市厚街镇中小学生结核杆菌感染状况,为防控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广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项目要求,对厚街镇中小学2009年入学新生开展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检测。结果 3289名中小学生中,PPD试验总阳性率47.13%,其中阳性率46.49%,强阳性率0.64%。初中生PPD阳性率、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随年龄增大呈增高趋势。女学生阳性率、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男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公办小学学生PPD阳性率高于民办小学,本地户籍小学生PPD阳性率高于非本地户籍,有卡痕中小学生PPD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卡痕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中小学入学新生应进行PPD检测以及同时调查卡痕,了解学生中结核杆菌感染状况与卡介苗接种情况,并对重点人群采取相应防控措施,防止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穴位注射结合小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穴位注射治疗,研究组采用穴位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2组的疼痛程度、髋关节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梨状肌紧张试验、白细胞介素-6(IL-6)、患侧肢体的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及潜伏期,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治疗2周后及治疗3周后,2组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3周后,2组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治疗2周后(P <0.05);研究组的直腿抬高试验及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2周后及治疗3周后,2组的髋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3周后,2组的髋关节活动度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度数高于治疗2周后(P <0.05)。治疗3周后,2组的血清IL-6水平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的运动传导速度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l...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气阴两虚证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和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给予前列腺素E1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踝肱指数(ABI)、气阴两虚证评分、疗效、胫前动脉的收缩期峰速、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以及血清AFABP和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气阴两虚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5.6%)(P0.05);观察组患者胫前动脉的收缩期峰速、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管搏动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AFABP和IL-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前列腺素E1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中医证候,增加下肢血流量,提高临床疗效,且可下调血清AFABP和IL-17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东莞市厚街镇流动儿童免疫状况,为免疫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4年厚街镇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与免疫监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4年出生的流动儿童基础免疫5种疫苗(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分别是69.42%、70.17%、69.78%,均非常显著低于同年出生本地户籍常住儿童的99.36%、98.36%、97.66%(妒分别为380.45、336.96、317.48,P值均〈0.005)。2004年免疫监测表明,1-6岁流动儿童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抗-HBs)、麻疹IEG抗体、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45.21%、72.37%、93.33%、97.33%、94.67%,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是7.55mIU/ml、1:576.10、1:164.28、1:288.68、1:70.2。2004—2005年报告的麻疹病例中,流动人口占99.72%。其中0—6岁占57.45%。结论流动儿童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部分抗体阳性率与GMT低,存在易感人群积累,导致麻疹等传染病的流行与暴发。加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提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是本地区计划免疫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东莞市厚街镇流动儿童免疫状况,为免疫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4年厚街镇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与免疫监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4年出生的流动儿童基础免疫5种疫苗(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分别是69.42%、70.17%、69.78%,均非常显著低于同年出生本地户籍常住儿童的99.36%、98.36%、97.66%(妒分别为380.45、336.96、317.48,P值均〈0.005)。2004年免疫监测表明,1-6岁流动儿童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抗-HBs)、麻疹IEG抗体、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45.21%、72.37%、93.33%、97.33%、94.67%,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是7.55mIU/ml、1:576.10、1:164.28、1:288.68、1:70.2。2004—2005年报告的麻疹病例中,流动人口占99.72%。其中0—6岁占57.45%。结论流动儿童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部分抗体阳性率与GMT低,存在易感人群积累,导致麻疹等传染病的流行与暴发。加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提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是本地区计划免疫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东莞市厚街镇精神发育迟滞流行情况,旨在为预防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生所采取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服务规范及工作规范,对厚街镇户籍人口进行多次摸底调查,经精神卫生专业医师运用国家诊断标准确诊,收集患者信息并录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数据收集分析系统,采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全镇≥7岁人口中共有精神发育迟滞患者223例,患病率2.36‰;性别分布男性患病率(2.39‰)与女性患病率(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分布以2024岁组和2524岁组和2529岁组的患病率最高;223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中推断致病因素为产前因素者102例,占45.74%,围产期因素者73例,占32.73%,产后因素者27例,占12.11%,心理社会因素者12例,占5.38%,原因不明者9例,占4.03%。结论:厚街镇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与国内多个地区报道基本一致,其致病因素以阳性家族史、母孕期异常、围产期异常为主,应将精神发育迟滞列为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大力普及优生优育知识,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措施,提高人群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东莞市厚街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莞市厚街镇2008—2013年6月手足口病报告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发病率比较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足口病四季均有发病,夏季为发病高峰,4—7月发病数最多。2008—2013年报告手足口病病例中,男性发病1 898例、女性发病1 030例,分别占64.82%、35.18%,男女性别比为1.84:1。本地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56.62/10万,外来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154.62/10万,外来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地人口(χ2=328.78,P0.05)。5岁以下年龄组共报告病例数2 849例,占发病总数的97.3%,尤其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数居多。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分别为2 412例和461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82.38%、15.74%,共占病例总数的98.12%;其次为学生,共44例,占发病总数的1.5%。共发生31起幼儿园聚集性病例,11起家庭聚集性病例,涉及病例数119例。共报告9例重症手足口病例,其中7例为EV71,1例为Cox A16,1例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结论针对手足口病的发病人群、发病季节等分布特征,流行季节应加强疫情监测,重点人群加大宣传,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流行与扩散。  相似文献   
9.
东莞市厚街镇中小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东莞市厚街镇中小学生结核杆菌感染状况,为防控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广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项目要求,对厚街镇中小学2009年入学新生开展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检测。结果 3289名中小学生中,PPD试验总阳性率47.13%,其中阳性率46.49%,强阳性率0.64%。初中生PPD阳性率、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随年龄增大呈增高趋势。女学生阳性率、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男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公办小学学生PPD阳性率高于民办小学,本地户籍小学生PPD阳性率高于非本地户籍,有卡痕中小学生PPD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卡痕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中小学入学新生应进行PPD检测以及同时调查卡痕,了解学生中结核杆菌感染状况与卡介苗接种情况,并对重点人群采取相应防控措施,防止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厚街镇流动人口肺结核疫情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4年厚街镇流动人口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年全镇共登记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例4 893例,年均登记率为180.37/10万,高于常住人口的70.96/10万(χ2=473.73,P0.001);不同年份登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84,P=0.108)。男女比为2.06∶1,主要为15~44岁青壮年,占86.32%;职业分布以工人居多,占70.32%;3-8月为发病高峰,占58.20%;区域分布以工厂及人口较密集的社区病例数较多,南部、西部、北部及中部登记率较高,东部较低。结论厚街镇流动人口肺结核疫情较为严峻,应加强流动人口的肺结核防治及归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