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母乳强化剂的可行性,为出院后早产儿强化母乳喂养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160例出生然后出院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早产配方奶喂养,试验组强化母乳喂养,在母乳中添加营养补充剂,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体格生长、血生化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身长、头围、体重增长速率及出院体重均相近,并发症发生率也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白蛋白、前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配方奶喂养与强化母乳喂养早产儿的生长速度及免疫力都较为接近,但强化母乳既保留了母乳喂养的优势,还满足了早产儿对能量、矿物质的需要,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3.
秋季腹泻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护理措施对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5例小儿秋季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综合护理。结果:经过治疗与护理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疗效,对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28~34周的早产儿200例,按照母亲产前是否应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的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未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给予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1~2个疗程,两组早产儿出生后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并对早产儿出生3、6、12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量表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胎龄平均(34.73±2.01)周,对照组为(34.59±1.98)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体质包括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天的Brazelton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的Brazelton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中观察组3、6、12个月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孕妇应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治疗可促进早产儿神经发育,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乳强化剂对出院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广东省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出生的1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母乳强化剂喂养)和对照组(配方奶喂养)各80例,两组均在医生指导下添加辅食,并随访至纠正胎龄1岁,比较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血生化指标变化、免疫系统、智力和运动功能发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增长速率、身高增长速率、头围增长速率均明显增高(P均0.05);实验组早产儿白蛋白、前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实验组早产儿胃肠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等免疫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5);实验组早产儿MDI及PDI评分均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母乳强化剂能够促进出院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为早产儿的远期生长发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6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实施优质服务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及家属平均满意度为37例(83.7%)和30例(69.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质量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92.8±2.5)分和(83.6±4.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增强护士服务意识,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同时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a peptide,BNP)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6例确诊为KD的患儿为KD组,测定其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浆BNP水平,选取36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BNP水平。分别测定两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数(whiteblood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I,cTnI)水平;KD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KD组急性期血浆BNP水平为(468.4±200.6)ng/L,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91.5±12.7)ng/L、(72.3±13.5)n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KD组急性期患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有冠状动脉改变者10例,其BNP水平与无冠状动脉改变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KD组急性期患儿血浆BNP水平与急性期CRP、WBC及cTn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05、0.532、0.591,均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在KD急性期显著升高,而在疾病恢复期明显降低,有助于急性期KD的诊断.但KD患儿急性期血浆BNP水平的升高与心脏、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对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脊髓炎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虎门大道太平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入院的25例经临床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脊髓炎患儿的头颅及脊髓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FLAIR、DWI呈等或低信号,无强化;10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界模糊,FLAIR、DWI正常或呈高信号,其中5例表现为斑片状强化;2例脊髓炎病例均呈纵行长条状T2WI高信号影,T1WI呈低信号,边缘清晰;横断位病灶呈对称性类圆形,位于脊髓前角,脊髓无增粗。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MRI与临床表现具有一定关系,MRI检查可以显示脑部及脊髓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其相关因素对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取发生症状性PDA早产儿42例,予口服或鼻饲布洛芬混悬滴剂,共3次,首剂10mg/kg,于24、48h后各予5mg/kg。观察内容包括每一疗程布洛芬治疗的效果和总布洛芬治疗的最终效果。记录相关因素包括性别、体质量、日龄、婴儿的宫内发育状况、治疗前动脉导管内径、首剂布洛芬应用时的日龄(h)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本组早产儿经布洛芬1个疗程治疗,PDA的关闭率为78.5%。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最终关闭PDA的总有效率为85.7%。患儿出生体质量和首次布洛芬应用时间对PDA的关闭效果有显著影响(P〈0.05)。而孕周、婴儿性别、应用布洛芬前PDA内径和胎儿的宫内发育状况,对布洛芬的使用效果无影响(P〉0.05)。结论布洛芬对关闭早产儿PDA有良好效果,且较安全,其效果随着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增加而增强,首剂布洛芬应用时间越早,其PDA关闭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麦润婵 《山西临床医药》2009,(14):1737-1738
目的:探讨家庭化护理服务模式,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过敏性哮喘患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家庭化护理服务,观察患儿焦虑情绪评分(SAS)、并发症发病率和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SAS)、并发症和护理效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化护理服务模式降低了患儿紧张忧虑的心理,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信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