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本文为研究电缆GIS终端环氧套管气泡缺陷引起的局部放电数据,并在试验室进行GIS终端环氧套管气泡缺陷的局部放电测试,获取了其典型图谱,为现场检测GIS电缆终端局部放电的诊断提供了缺陷典型图谱的样本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针对EGFR靶点的药物(厄洛替尼、尼妥珠单抗)是否影响实验动物的痛阈并初步分析其机制。方法: 正常小鼠分为2组(生理盐水,n=6;厄洛替尼,n=6),给药后1 h采用Von Frey纤维丝法、热板法、5%(中性)甲醛致痛实验比较2组动物的痛阈差异。选取正常裸鼠分为3组(Sham组+NS组,n=10;足底成瘤+NS组,n=10;足底成瘤+尼妥珠单抗组,n=10),分别检测造模前1 d,造模后1、5、7、10、14 d小鼠机械痛阈、热痛阈。14 d后解剖小鼠足爪,组织匀浆后以ELISA法检测IL-1β、IL-6等细胞因子浓度。采用Graphpad Prism软件包处理数据。结果: 注射厄洛替尼后,小鼠机械痛阈、热痛阈无明显变化。注射5%(中性)甲醛后,小鼠前相(0~10 min,P<0.01)、后相(10~60 min,P<0.01)舔咬时间显著减少。裸鼠足底成瘤后可诱发小鼠热痛敏、机械痛敏,尼妥珠单抗可提高成瘤小鼠的热痛阈(P<0.05)及机械痛阈值(P<0.05)。ELISA分析显示,尼妥珠单抗治疗组小鼠足爪组织中IL-1β、IL-6浓度较PBS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厄洛替尼可降低5%甲醛引发的小鼠疼痛;尼妥珠单抗可减少足底成瘤引发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其机制可能与局部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降低有关。EGFR靶向药物或可成为晚期癌痛患者良好的镇痛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