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分析自然流产与正常妊娠晚期待产孕妇人微小病毒B19(HPV B19) DNA及IgM抗体检测情况,探讨HPV B19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集自然流产孕妇(观察组,28例)与正常待产孕妇(对照组,33例)的静脉血,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PV B19 DN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PV B19 IgM抗体。结果观察组HPV B19 DNA阳性率为28.57%(8/28),对照组为9.09%(3/33),两组HPV B19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 ,P<0.05)。观察组检测出1例(3.57%,1/28)HPV B19 IgM抗体阳性,对照组未检测到阳性者(0.00%)。结论自然流产孕妇HPV B19感染率高于妊娠晚期待产孕妇,推测HPV B19感染可能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比较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与左西替利嗪口服片在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中的疗效。方法:对86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氟替卡松治疗组和左西替利嗪治疗组,比较两组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对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氟替卡松喷鼻剂、左西替利嗪片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长沙市某医院儿科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探讨某医院儿科分离的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2009年1-12月该院儿科2 973份临床标本进行接种培养、分离,利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所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73份标本中共分离出常见病原菌405株,分离率为13.6%,病原菌主要分离自痰和血液标本;所分离出的405株菌株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1.6%,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为主达48.4%,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为45.5%和54.8%,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0.5%,排在前4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都高于95%,对头孢曲松及头孢呋辛等耐药率高于50%,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结论该院儿科分离的病原菌存在严重耐药现象,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几乎参与了细胞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异常表达的lncRNA可以导致多种人类疾病,包括癌症。下咽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研究发现多种lncRNA在该肿瘤中异常表达,可作为下咽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的标志物。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报道与下咽鳞状细胞癌关系紧密的lncRNA进行综述,期望为找到下咽癌的生物标志物和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正常妊娠时,母体的止、凝血功能发生了许多改变,包括凝血因子活性增高,抗凝因子浓度和纤溶活性显著降低。这些改变有利于保证胎盘功能,降低分娩时出血风险,当然也容易导致血栓栓塞和胎盘血管综合征。妊娠并发血栓危及母婴,重者可导致母婴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法对手足口病病原学诊断价值,以便为临床提供简便易行的实验室方法.方法 采集75份具有典型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患者的便标本,提取病毒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肠道病毒筛选,及肠道病毒71型(EV71)与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的检测,并结合临床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患者的75份便标本中,共检测出肠道病毒核酸阳性73份,检出率为97.3%,CA16核酸阳性11份,EV71核酸阳性49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且CA16和EV71核酸均阴性18份;EV71与CA16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相似,主要为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结论 发病早期采集粪便用荧光PCR法进行手足口病病原体检测有助于及时作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诊断,且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免疫相关基因(immune-related genes,IRG)预后模型以准确预测喉癌患者的预后.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获得111个喉癌组织和12个正常相邻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免疫相关基因(immune-related genes,IRG)预后模型以准确预测喉癌患者的预后。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获得111个喉癌组织和12个正常相邻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利用ImmPort数据库识别出差异表达的IRG。Cox单变量生存分析用于筛选与生存相关的IRG。差异表达的与生存相关的IRG被认为是预后相关的免疫基因。然后构建免疫基因预后模型计算患者风险值,受试者ROC曲线分析验证模型准确性。通过该模型行单因素、多因素独立预后分析证明其独立预测能力。最后分析关键免疫基因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联。结果 鉴定喉癌的DEG并筛选出IRG。接着与预后生存时间结合,鉴定8个关键免疫基因(CXCL11、RBP1、AQP9、CYSLTR2、BTC、STC2、UCN和FCGR3B)作为免疫基因预后模型,这种预后模型可以准确的将患者分为高危和低危人群。总体生存分析表明,高危患者的生存时间比低危患者要短(P <0.0001)。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提示预后模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表明其为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我们发现模型中的5个关键基因与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结论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喉癌的免疫相关基因预后模型,发现8个基因有助于预测喉癌患者的预后,其中5个与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鲍氏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产碳青霉烯酶情况,探讨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医院2009年1-6月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179株,应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检测,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筛查;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质粒接合转移试验及ERIC-PCR分型以阐述其耐药分子机制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179株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9.2%、48.0%、45.3%、6.7%和7.8%,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74株菌改良Hodge试验阳性;71株菌携带OXA-23基因;接合试验证实碳青霉烯酶基因不能经质粒转移;ERIC-PCR分型发现,74株菌分为4个基因型且在医院内多个科室克隆传播。结论医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严重,产碳青霉烯酶菌株较多,OXA-23基因是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产酶菌株的克隆传播是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