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缪希莉  梅四清  高贵民 《广东医学》2016,(17):2625-262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84例,将其分为SBP 组和无SBP 组。均严格无菌采血,立即离心并取30μL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PCT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完成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 WB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IL)以及血培养检测,并对SBP组中的治愈/好转者和无效/死亡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CT 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SBP组患者血清PCT、血浆CRP、全血WBC 以及ESR水平与无SBP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BP 组中治愈/好转者血清PCT 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而无效/死亡者血清PCT水平治疗后明显升高( P<0.05)。血清PCT、血浆CRP、全血WBC 以及ESR水平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6、0.68和0.67,血清PCT、血浆CRP、全血WBC 以及ESR在各自的最佳截值水平下,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SBP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5%、64%、52%和45%,特异度分别为79%、95%、86%和83%。血清PCT联合血浆CRP、WBC以及ESR对SBP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9%、88.1%和79.8%。血清PCT 与血浆CRP关系较与其他炎症指标之间的关系密切,Spearman′s 相关系数为0.69。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并发SBP患者血清PCT、血浆CRP、全血WBC以及ESR水平较无SBP患者明显升高;血清PCT 对SBP 诊断价值优于血浆CRP、全血WBC 以及ESR,且血清PCT 对预测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血清PCT联合血浆CRP检测可提高对SBP 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湖北地区汉族成人 2497T/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哮喘易感性、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及血浆总IgE水平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4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eotaxin-3 2497位G等位基因的频率在哮喘组与对照组、哮喘组中TT、TG基因型的IgE浓度及EOS数量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11,0.021和0.029。结论eotaxin-3 2497T/G多态性与哮喘易感性、EOS数量及IgE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是CC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之一,由结构性细胞和渗出性炎症细胞产生,是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化学激活趋化剂,通过其受体(CCR3)选择性地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在肺内黏附、募集和脱颗粒。  相似文献   
4.
eotaxin-3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哮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eotaxin-3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哮喘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四引物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的方法对湖北地区汉族成人eotaxin-3+77C/T和+2497T/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哮喘易感性、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计数以及血浆总IgE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eotaxin-3+2497位哮喘组与对照组G等位基因的频率,哮喘组IgE浓度及EOS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l、0.021和0.029;+77位哮喘组与对照组T等位基因的频率,哮喘组Ig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24和0.473;+77位哮喘组EOS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44。结论eotaxin-3+2497T/G多态性与哮喘易感性、EOS数量及IgE水平相关,+77位C/T基因多态性与哮喘EOS数量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依据临床与影像表现,探讨颈椎病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机制及防治要点。方法 122例颈椎病患者均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KA)和常规X线检查,部分病例还经CT扫描检查。分析影像表现与临床经过的关系。结果 122例患者中,颈椎动脉MRA显示正常者106例(86.89%),各种异常者共16例(13.19%),其中,先天性发育不良3例,扭曲纤细6例,单侧缺如1例,畸形1例,硬化性改变2例,以及狭窄3例。约85%(103/122)的病例经保守性治疗后,于2周至2个月期间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 虽然颈椎骨质增生与横突孔狭窄可导致颈椎病发生。但是,作者认为临床上较多遇到的、更为重要的病因是颈交感神经受到激惹引起椎动脉痉挛进而诱发本病。临床上最关键的防治措施是防止颈椎失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Eotaxin-3 +2497T/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进行SNP分析,最后用测序及四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RA组与对照组Eotaxin-3 +2497位存在TT和TG两种基因型,且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RA组与对照组Eotaxin-3 +2497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A患者Eotaxin-3 +2497位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梅毒患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分布、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转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梅毒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35例,对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对对照组单纯实施西药干预治疗,均治疗2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RPR滴度、TRUST转阴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85.42%与血清学治愈率79.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68.57%与血清学治愈率57.14%(P〈0.05);治疗前两组RPR滴度在各区间例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PR滴度在1:2~1:4区间占比22.92%显著高于对照组5.71%(P〈0.05),1:32~1:64区间占比6.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86%(P〈0.05);治疗后观察组TRUST转阴率为89.58%显著高于对照组74.29%(P〈0.05)。结论与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梅毒患者临床疗效更显著,且更有利于改善患者RPR滴度分布,促进TRUST转阴,因此推荐临床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梅毒患者。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椎炎(以下简称A·S)是由免疫功能紊乱所造成的疾病,由于本病的病理过程比较复杂,临床治愈有很大困难。笔者通过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以中医辨证治疗A·S,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治愈1例与同道探讨如下。 患者男 27岁,患A·S1年余,症见骶髂关节、髋关节及髂前肌疼痛,腰骶部僵硬,椎间韧带僵疼,活动困难,近半年来伴有持续低热,心烦失眠等阴虚内热症,查体:面色灰暗,轻度贫血病容,下肢伸直位,屈髋不能,腰呈板状,活动严重受限。实验室检查:Hb115g/L、WBC7.0×10~9/L、ASO≤250U、RF(-)、EsR 46mm/H、HIA-B_(27)( )、CD_3~ 82%、CD_4~ 58%、CD_8~ 22%、CD_4~ /CD_8~ =2.6:1。X线示:双侧骶髂关节界线不清,髋关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鸡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局部TGF β1及其含量变化。  方法  16只 6月龄新罗曼母鸡 ,无菌手术条件下制造右肱骨中部一致性骨折模型 ,取骨折局部 3、6、10和 15d的组织材料 ,采用SABC法对TGF β1进行检测。  结果 SABC染色显示骨折后 3d ,TGF β1阳性物出现于血肿的细胞中 ;6dTGF β1阳性反应出现在结缔组织细胞膜上、胶原纤维和细胞外基质中 ;10d、15dTGF β1阳性物存在于软骨细胞外基质 ,与骨折后 3d相比 ,6d、10d、15dTGF β1的分布明显增加 (P <0 0 1)。  结论 TGF β1的表达与鸡骨折愈合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颈椎损伤并发植物性神经紊乱症,多见于颈椎高位损伤,并完全性瘫的患者,其临床表现有:高烧、呼吸困难、多汗、少汗、脉博快、血压偏高的交感神经受刺激症状;有脉博慢、血压偏低、腹胀的付交感兴奋症状;也有头痛、头晕、抽搐、视力异常的脑缺血症状等。以往对上述症状的解释,未能一致,往往以脑中枢受影响来说明。总结我院近20年来,发生此症状者43例,分析其发生原因,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