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高苇 《中原医刊》1991,18(5):7-8
尿石症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祖国医学认为尿石症是因下焦湿热所致,肾和膀胱内湿热蕴积,熬煎尿液,尿中杂质被析出结聚,日积月累聚结成块,遂成尿石,属实症.根据“温者清之”,“坚者消之”法则,笔者以八正散或石苇散为主方,加入金钱草、鸡内金、海金砂等药物治疗尿石症,获得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病例1.患者男,32岁.因脐左侧剧痛、向左后腰部放射,伴尿急、滴沥不尽等症就诊.腹部 X 光平片示 L_3—L_4间向左5厘米处有两个斑点状不规则形密度增高影,诊为泌  相似文献   
2.
滴虫性阴道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治疗的首选药物是甲硝唑(灭滴灵)。近年来中医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研究报道较多,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和推广应用,现简要整理如下。一、诊断依据和疗效观察标准1.诊断依据:(1)外阴瘙痒,白带增多,色黄或白,或有臭味;(2)妇科检查:阴道粘膜红肿;(3)白带化验:阴道滴虫阳性。2.疗效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3.
病例1 赵某,男,18岁,农民,住院号210023。1982年11月27日入院。主诉:浮肿,腰痛,少尿6天。患者一月前发热恶寒,曾在大队卫生所服药(药名不详)治愈。两周后再次出现发热恶寒,腰痛纳差,复去该所治疗无效。6天前面部浮肿,尿少色黄。在某卫生院用青、链霉素治疗,症状渐加重,近两日共排尿约50毫升,尿内混有烂肉样物,来我  相似文献   
4.
高苇 《家庭护士》2009,7(13):1211-1212
分析护理临床教学中护患纠纷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包括加强带教人员的管理,提高法律意识,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掌握护患沟通技巧等.  相似文献   
5.
高苇  马玉红 《国医论坛》1992,7(5):44-45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国际上对性病的概念有所改变,性病的范围明显扩大。凡通过性行为所传播的疾病,统称为性病。现将近年来有关资料对寄生虫所致的阿米巴病、贾第虫病、滴虫病、疥疮,阴虱等五种性病的中药治疗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 对小鼠脂性肝细胞模型脂质沉积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二步灌 流法提取小鼠肝原代细胞;以油酸(OA)和棕榈酸(PA)混合培养基制备脂性肝脏原代细胞模型,并同时以人参 皂苷Rb1 低、中、高剂量(25、50、100 nmol·L-1)进行干预24 h。测定各组细胞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 酯(TG)的含量;采用油红O 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DCFH-DA 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ROS 水平;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 及脂肪酸合成酶(Fa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脂滴聚集显著;ROS 的荧光强度(氧 化应激反应)显著增强;TC、TG 含量显著升高(P<0.05);PPAR-α 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SREBP-1c、 Fas 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b1 均可不同程度改善脂性肝 细胞内的脂滴聚集,降低ROS 的荧光强度(氧化应激反应),上调PPAR-α 蛋白表达(P<0.05,P<0.01),下 调SREBP-1c、Fas 蛋白表达(P<0.05,P<0.01);人参皂苷Rb1 中、高剂量组TG 含量显著降低(P<0.01)。 结论人参皂苷Rb1 可一定程度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小鼠肝细胞的脂质沉积和氧化应激反应,其作用机 制可能与调控PPAR-α、SREBP-1c、Fas 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高苇 《国医论坛》1991,6(5):33-34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当前临床医学中急待解决的课题.目前国内虽然运用血液净化疗法和肾移植手术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受仪器设备和医疗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负担的过重,在我国现有情况下尚难普遍开展.为此,探索疗效好、使用安全、简便易行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便成为当务之急的一项课题.我院中医病房针对这一课题.十余年来大胆实践.积  相似文献   
8.
丝虫性乳糜尿为班氏丝虫病主要的慢性期症状之一。长期以来,中医药治疗乳糜尿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为了便于学习和应用,作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认为中医药治疗乳糜尿应掌握“辨证细、分型少、用药精”的原则。在我们地区临床所见的乳糜尿患者,可分为三型,分述如下。一、湿热下注型其症状为少腹胀痛,排尿不畅,尿液白浊如脂膏,或夹有滑腻状物,甚者可夹有血液。此型病程较短,舌苔白腻,舌质红,脉滑有力。治则:清热通淋止血。方用萆薢分清饮合八正散加减。  相似文献   
9.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