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洪媛 《当代医学》2011,17(13):33-34
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是一种气道性炎症性疾病,与肺对毒性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但近来的研究揭示,COPD的发生、发展还与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这一发现对COP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管补偿模式(TC)下,达到拔出气管插管指证的患者,实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对其拔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 5月-2017. 9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二区住院治疗的45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ATC组(25例)和PSV组(20例),根据指南治疗后病情稳定,并达到拔管指证。ATC组采用自动导管补偿模式,PSV组应用低水平压力(PS 8cmH_2O),各自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 1h,结束后,检测并记录以下通气参数:潮气量(V_T)、气道峰压(PI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_2)、气道闭合压(P0. 1)、最大吸气压(Pimax)和呼吸浅快指数(RSBI),比较两组患者各呼吸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 ATC组患者的P0. 1、Pimax、RSBI和RR高于PSV组,有统计学差异(P 0. 05),而PIP、V_T和SaO_2与PSV组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对于预拔管的呼吸衰竭患者,采用ATC法进行自主呼吸试验时,较应用低水平PSV试验通气模式拔管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双源光子CT flash扫描模式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肺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CTPA检查,共发现5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其中28例患者(A组)采用了flash扫描方案,无需屏气,螺距3.2,扫描时间(0.64±0.11)s,造影剂流速5ml/s,造影剂用量(40±5)ml,采用对比剂跟踪触发技术,达阈值100HU后延迟3s自动扫描;31例患者(B组)采用屏气扫描方案,螺距1.2,扫描时间(1.67±0.20)s,造影剂流速5ml/s,造影剂用量(80±5)ml,对比剂跟踪触发达阈值100HU后延迟6s自动扫描;两组管电压均为120kv,Care Dose 4D打开;由两名放射科主任医师对图像进行评分,并测量7个肺血管CT值(HU),计算信号噪声比(SNR),比较辐射剂量、造影剂用量差异;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A的图像质量均达优秀标准,B组多个病例有呼吸运动伪影而影响图像质量,而A组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均低于B组。结论肺动脉造影使用Flash扫描模式能够获得满意的图像并降低了辐射剂量、造影剂用量、消除呼吸运动伪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差异.方法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从缓解期(25例)及急性发作期(35例)从哮喘患者气道获得BALF,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测CD4+CD25+Treg的细胞数目.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BALF中CD4+CD25+Treg细胞数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显著,呈下降趋势.结论 Treg数量及与哮喘病情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脓毒性休克的患者在ICU较为常见,主要病理过程为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所以其容量复苏至关重要,液体复苏可以使患者恢复循环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但液体复苏过量或不足均可能导致组织缺氧,增加其病死率[1]。而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ARDS)时,液体复苏更易使患者肺间质和肺泡内液体增加、肺水肿加重,从而影响氧供,加重组织缺  相似文献   
6.
我们采用吸入用沙丁胺醇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80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测定(Pi CCO)监测技术联合重症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5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25例采用Pi CC0监测患者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联合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实验组30例采用Pi CC0监测联合重症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变异率指导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h、24h液体复苏效果、液体总入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1.与传统组比较,实验组在24 h的氧合指数、Sc VO2、血乳酸均有统计学差异(t=-2.507、3.625、-1.768 P0.05)。2.实验组6h液体总量与传统组无明显差异(t=6.039 P0.05),但24h液体总量低于传统组(t=4.785 P0.05)。3.实验组较传统组机械通气时间少,住院时间短,死亡率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行Pi 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指导液体复苏,能准确判断血容量状态,降低液体总入量,避免输液过多,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