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血管神经性头痛 案1张某,女,38岁.2000年3月8日初诊.患发作性头痛8余年.起初每年发作数次,服止痛药尚能缓.近几年来,每因情志不畅、天气变化,则会出现头痛难忍,每次持续数日,服止痛药不能缓解.多方医治无效,遂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2.
2002年8月~2005年8月,我科收治脑出血病人177例,经确诊治疗分析,发病年龄在45~65岁为高锋期,平均年龄54.8岁,高血压脑出血152例,占85.8%,通过回顾177例病历,我们的体会是治疗脑出血要三早: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7例,男性101例,女性76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54.8岁。0~14岁4例,15~30岁8例,31~40岁16例,41~50岁34例,51~60岁52例,61~70岁37例,70岁以上267例。1.2出血种类: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152例,自发性出血14例,脑血管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1.3治疗结果:治愈38例,好转78例,死亡12例,无效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CTA假阴性患者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11-03—2015-03收治2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CTA假阴性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明确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行16层CTA检查,全部阴性患者均行DSA复查。首次复查阴性患者给予抗血管痉挛药物并在三周后复查DSA,DSA结果首次检查发现动脉瘤26个,其中1例复查DSA检出2个动脉瘤。本组26例动脉瘤中,位于大脑中动脉6例,前交通动脉4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7例,眼动脉动脉瘤2例,后循环动脉瘤7例。26例假阴性动脉瘤最大直径3 mm。其中2例DSA检查仍为阴性,于1~3个月后再复查CTA或DSA,仍为阴性。结论对于高度怀疑动脉瘤出血的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及时行CTA检查,如CTA为阴性又不能完全排除动脉瘤者,等脑血管痉挛期结束后行DSA,能降低CTA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23 G玻璃体切除术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88例PDR患者(88只眼),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4例(44只眼)。对照组给予23 G玻璃体切除术,实验组给予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23 G玻璃体切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电凝止血使用率,对比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结果实验组电凝止血使用频率较对照组低,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实验组最佳矫正视力较高(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4%,低于对照组18.18%(P<0.05)。结论PDR患者采取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和23 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预后。方法对3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在显微镜下采用小骨窗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在恰当选择手术入路、手术适应症、手术时机的基础上,娴熟运用显微镜技术,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制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和保证。我院自实行课程质量评估以来,课程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使教学秩序更规范,评教数据更系统、操作性更强,教学督导室对原有教学制度进行了改革,为每项制度设计了相应的表格,将制度条文量化处理,以便具体操作。新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规范了教学秩序。本文从开课前、上课中、结课后3个环节,就新教学制度建设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耳蜗的广泛应用,人们试图通过人工视觉的方法治疗某些致盲性疾病。目前人工视觉的研究热点主要是通过视网膜表面或视网膜下芯片,替代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中光感受器所丧失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电刺激视网膜可以诱发皮质电位。人工视觉所产生的效果,可以帮助患辨别方向和简单的图形轮廓,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药用植物学是医学院校药剂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与专业课程生药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使教学改革能达到迎评工作的各项指标,同时也为了加强学生能力及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现围绕整合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内容这一课题进行教学改革,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和与教师、学生的讨论与沟通,摸索出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将其总结如下,仅供同行之间互相交流、切磋,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卫生员培训的"三化(集约化、基地化、正规化)"[1],突出"三高(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三结合(结合战区特点、结合岗位需求、结合学兵发展)"的建设特点,我们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卫生员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紫荆叶与紫荆皮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消炎镇痛作用。方法:分别利用小鼠扭体法和二甲苯耳胀法研究紫荆叶与紫荆皮的消炎镇痛作用。结果:紫荆皮较紫荆叶的镇痛效果较好,不同剂量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紫荆皮与叶均有消炎作用,且紫荆皮效果较紫荆叶明显(P<0.01,P<0.05)。紫荆叶醇提物较水提物具有更加明显的镇痛消炎作用,而紫荆皮水提物较醇提物镇痛消炎作用显著。结论:紫荆皮较紫荆叶消炎镇痛作用显著,且不同溶剂提取物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