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经典型瞬时受体电位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 6,TRPC6)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rat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RPASMCs)增殖、侵袭和凋亡能力的影响. 方法 以RPASMCs为研究对象,构建TRPC6的siRNA以及过表达载体,转入细胞后采用MTT法、Transwell小室法、流式细胞法观察其对RPASMCs增殖、侵袭及凋亡能力的影响. 结果 增殖实验结果表明TRPC6过表达组可促进RPASMCs增殖,其OD值为1.13 ±0.09,TRPC6-siRNA组则可抑制RPASMCs增殖,其OD值为0.42 ±0.03;细胞侵袭结果表明TRPC6过表达组可促进RPASMCs侵袭,穿膜细胞数为108±7,TRPC6-siRNA组则可抑制RPASMCs侵袭,穿膜细胞数为38 ±3;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TRPC6对PASMCs凋亡几乎无影响.结论 TRPC6可显著促进RPASMCs的增殖和侵袭,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进一步研究TRPC6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alcineurin和瞬时感受器电位6(TRPC6)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 ET-1刺激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检测Calcineurin活性以及TRPC6的表达;分别于ET-1刺激前给予Calcineurin特异性抑制剂环孢素A(CsA)和TRPC6 siRNA处理,测定Calcineurin活性?TRPC6的表达以及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Calcineurin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其活性,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TRPC6的表达,MTT法检测PASMCs的增殖?结果:ET-1可激活原代培养的PASMCs中Calcineurin的活性,上调TRPC6的表达;CsA和TRPC6 siRNA可以分别降低TRPC6表达和Calcineurin活性;也可以抑制ET-1 刺激的 PASMCs增殖?结论:Calcineurin与TRPC6参与ET-1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并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是作者从1990年至1994年在基层卫生所工作中曾抢救过的5例急性心肌梗塞的体会。1临床资料:1.1本组5例,男4例,女1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59岁,平均年龄67岁。4例男患均有1-10年病史,1例女患无明显心脏病史。1.2临床表现和抢救治疗经过:临床表现均有明显诱因,发病时突感胸痛,持续约1小时以上,含口服救心药物不能缓解,全身出汗,四肢厥冷,胸闷等,即往冠心病史,考虑急性心肌梗塞可能性较大,立即按以下进行现场抢救。考虑到急性心肌梗塞可能性较大,原则绝对卧床,立即吸氧,针灸及吗啡,杜冷丁,强痛定止痛,(4至6小时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及血小板指标变化与病死率等相关性,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脓毒症患者78例,入院即刻查血常规、降钙素原及行血培养,入院第4天复查血常规,血培养结果依据细菌染色分为革兰氏染色阴性(G-)和革兰氏染色阳性(G+)。①依据降钙素原值分组,A组(〉100μg/L)、B组(10~100μg/L)、C组(1.5~10μg/L)、D组(〈1.5μg/L),比较各组入院30d病死率、血培养细菌G-和G+菌例数及病因差异;②依据入院时血小板数值将所有脓毒症患者分为血小板减少1组与血小板正常1组,后组依据入院第4天血小板数值分为血小板减少2组与血小板正常2组,比较组间病死率等。结果:所有脓毒症患者,随降钙素原增加,病死率增加,同时G-细菌所占比例增加,肺部感染增多。脓毒症患者入院3d后血小板减少,增加病死率。结论:脓毒症患者入院降钙素原数值在一定程度上可指导临床选择抗菌素及指导预后。脓毒症患者入院3d后血小板减少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床旁放置鼻肠营养管(简称鼻肠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9例重症患者常规给予甲氧氯普胺10 mg,10 min后采用床旁间断直线推进法放置鼻肠管,30 min仍未顺利通过幽门置入则采用被动等待法,前者即刻、后者24 h后床旁行X线腹部拍片明确。观察19例患者的置管时间、方式,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9例患者中17例在床旁间断直线推进法置管成功,成功率为84%。置管时间(22.4±3.9)min,X线摄片间接判断鼻肠管端位于十二指肠降部1例、水平部4例、升部10例,空肠上段2例。2例间断直线推进法未成功,采取被动等待法均置管成功,X线摄片提示管端均位于十二指肠升部。所有患者鼻肠管平均放置时间为(38±42)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重症患者间断直线推进法床旁放置鼻肠管是安全可行的,被动等待法可作为补救置管措施。  相似文献   
8.
时代需要整合医学。将急危重症医学进行整合改革,将相关领域最先进的理论和临床技能渗透及融合到疾病的急危重症阶段的新医学学科,必将有益于大量急危重症及多脏器病变患者的治疗。以患青为本,选择性学科整合,选择性学科细分,是科学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