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总结1例多发性硬化进展复发型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针对1例多发性硬化进展复发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护理问题,经过护理评估,临床上采用了监测生命体征、营养支持、体位护理、呼吸道和眼部的护理、康复护理及心理疏导等。结果:患者住院4月余,恢复良好。结论: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经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找出护理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周亨德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 方法 收集周亨德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处方,提取并处理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网络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 结果 共筛选出有效方剂2285首,共用药物211种,使用频次>15%的中药35种,前5位的分别是黄连、吴茱萸、瓦楞子、海螵蛸、鸡内金。基于关联规则分析,药物2项关联组合以瓦楞子+黄连最为常见;药物3项关联组合以瓦楞子+吴茱萸+黄连最为常见;药物4、5项关联组合以海螵蛸+瓦楞子+吴茱萸+黄连最为常见。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药物为:黄连、吴茱萸、瓦楞子、海螵蛸、鸡内金、六神曲、莱菔子、厚朴、黄芪。基于系统聚类分析,提取到7组核心药物组:黄连-吴茱萸,瓦楞子-海螵蛸,鸡内金-六神曲-莱菔子,藿香-佩兰-草果仁-羌活,青皮-木香,茯苓-山药-党参-黄芪,苏梗-苏叶-代赭石-旋复花-姜半夏。 结论 周亨德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胃炎以健脾益气为主,辅以清热化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治法。数据挖掘方法对于分析名老中医处方用药规律,总结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针药治疗慢性附件炎并发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经治的慢性附件炎并发不孕症患者7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温针灸治疗。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妊娠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妊娠率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汤剂口服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附件炎并发不孕症可有效缓解炎症症状,促进妊娠,值得今后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研究北京房山地区2~7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该地区儿童预防乙型肝炎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房山地区1 578名2~7岁出生全程接种(常规免疫)乙肝疫苗的儿童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A)查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HBsAb),定量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结果本实验检测的1 578例儿童中,其中1 400例,常规免疫,HBsAg阳性27例,阳性率为1.93%;HBsAb阳性1 145例,阳性率为81.79%,HBsAb浓度和阳性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各年龄阶段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8例7岁儿童注射过加强针两年(即在5岁时注射了加强针),HBsAb阳性166例,阳性率为93.26%,与未注射的同龄儿童(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应随免疫年限的增加而减弱,定期加强免疫对于增强免疫应答、预防乙肝感染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35例,出院后每周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比患者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护理满意度、脊髓损伤相关知识知晓率及ADL评分情况。结果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有效控制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ADL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院外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的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功能康复锻炼,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回归社会和家庭而努力。方法:对35例SCI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并对其康复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经过综合性康复治疗和护理,90%以上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改善,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有针对性地为SCI患者实施正确的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促进残存功能的恢复和重建,协助患者适应残疾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利英 《河北医药》2014,(1):125-127
目的统计研究并分析北京房山区2002至2011年城镇居民肺癌死亡率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对2002至2011年北京房山区肺癌死亡登记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性别、年龄、年份的差异分别计算肺癌病死率及标化死亡率,分析北京房山区该10年中肺癌病死率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肺癌年均病死率25.10/10万(男性为57.20/10万,女性为22.52/10万)。肺癌病死率与年龄增长呈~_ffn关,其中20岁之前无肺癌死亡病例,大于50岁增长速度呈指数趋势加快,70岁左右达到高峰。男性肺癌病死率较女性高,男女平均标化病死率之比2.61,但女性病死率增长速度略快于男性。结论近10年北京房山区肺癌病死率上升趋势明显,应提高重视,将预防和早期诊断作为公共卫生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背景钛夹预防性夹闭创面对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及穿孔等不良事件的作用尚不明确,目前关于钛夹预防作用的有效性尚未达成共识.目的评价钛夹对预防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不良事件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关于结直肠息肉术中是否使用钛夹预防术后不良事件的研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7项RCT纳入标准,共计3777例患者, 1880例患者术中使用钛夹预防性夹闭创面(钛夹组), 1897例患者术中不使用钛夹夹闭创面(非钛夹组). Meta分析结果显示:钛夹组较非钛夹组的术后迟发性出血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5%vs 4.48%, P=0.01, 95%CI:0.40-0.80);而钛夹组较非钛夹组的术后穿孔率无明显差异(0.66%vs 1.04%, P=0.42, 95%CI:0.21-1.92).亚组分析显示,钛夹对预防结直肠息肉术后出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大小≥20 mm的息肉上,对20 mm息肉的预防效果不佳(RR=1.18, 95%CI:0.62-2.23, P=0.62; RR=0.47, 95%CI:0.29-0.77, P=0.003);钛夹对近端结肠息肉与远端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预防迟发性出血作用无明显差异(RR=0.57, 95%CI:0.18-1.80, P=0.34; RR=0.78, 95%CI:0.06-10.33, P=0.85).结论钛夹可预防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且主要体现在≥20 mm的病变中,此外钛夹对术后穿孔的预防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