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高健建  萧振华 《药物与人》2014,(10):232-233
目的:研究指尖离断(I型)再植成功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8-201405指尖离断(1型)再植成功的原因。结果:吻合动脉,末端侧方放血保持静脉回流,指尖离断(1型)再植成功。结论:选择适应证,认真清创,按解剖准确的修复,术后用药、血管危象处理、患指练习及康复治疗,不仅能恢复患指形状,而且能恢复捏、握等功能,真正达到再植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同分型胫骨远端骨折疗效及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未累及关节面患者80例,将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患者36例作为研究组,将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畸形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两组A1、A2、B1、B2、B3型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3型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对照组,C1、C2、C3型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骨不连和畸形愈合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O.05),两组延迟愈合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型胫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好,在对B型及A1、A2型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疗效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无明显优势,并且其对A3型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差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方剂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愈合和血钙等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我院自拟的补肾方剂,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3周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周,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片600mg,1次/d,术后1周开始服用,连续服用12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种骨生化指标、骨密度和骨折愈合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对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骨折愈合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α=0.05,即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方剂能促进骨钙素和大量碱性磷酸酶的生成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手术内固定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至2011年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治疗成功的原因。结果成功原因主要是骨折解剖复位;手术操作准确;手术时机把握正确;术后护理、功能锻炼到位。结论良好的手术时机下行骨折切开、解剖复位,术中准确操作、术后不同时期的护理及功能锻炼能够提高跟骨骨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肿胀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87.5%,且研究组患者的肿胀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下肢骨折后期患肢肿胀的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