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中CD4+及CD8+的表达特点。方法:收集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的癌组织(乙肝肝癌组)和癌旁组织(乙肝癌旁组)以及30例因良性病变而行肝切除的患者的新鲜肝组织(对照组),分离组织浸润淋巴细胞,用抗CD3、CD4和CD8单克隆抗体同时荧光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表面标志的表达情况。结果:1)乙肝肝癌组、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CD3+CD4+T细胞占浸润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2.31±3.68)%、(10.69±2.47)%及(4.21±4.26)%。乙肝肝癌组显著高于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乙肝癌旁组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9)。2)乙肝肝癌组、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CD3+CD8+T细胞占浸润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10±5.82)%、(21.82±2.70)%及(41.31±14.01)%,乙肝肝癌组及乙肝癌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4),而乙肝肝癌组与乙肝癌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1)。3)乙肝肝癌组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CD3+CD4+T细胞与CD3+CD8+T细胞的比值为0.91±0.30,显著高于乙肝癌旁组(0.47±0.11,P=0.003)及对照组(0.11±0.13,P=0.000),CD3+CD4+与CD3+CD8+T细胞的比值出现失衡。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T细胞亚群失调,表现为CD3+CD4+T细胞所占比例升高,CD3+CD8+T细胞所占的比例下降,CD3+CD4+/CD3+CD8+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的分布,以及相应记忆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为研究记忆T淋巴细胞在抗乙肝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检测慢性乙肝病例和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CD45RO、CD62L、CCR7的表达情况。结果乙肝组CD4+、CD8+T淋巴细胞分别占外周血PBMC的(11.56±5.78)%、(13.11±6.6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乙肝组和对照组外周血PBMC中,CD4+TEM的表达水平高于CD4+TCM,CD8+TEM的表达水平高于CD8+T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4+TEM、CD4+TCM所占CD4+Tm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8+TEM、CD8+TCM所占CD8+Tm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慢性乙肝病例外周血PBMC中,CD4+、CD8+T淋巴细胞均减少。对照组和乙肝组外周血PBMC中,CD4+、CD8+T记忆淋巴细胞均以TEM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厚朴提取物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用MTT、Annex-inV、凋亡DNA Ladder等实验,观察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对白血病K562、HL-60和U937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和厚朴酚实验组对K562、HL-60和U937有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且对K562、HL-60和U937有诱导凋亡作用;厚朴酚对HL-60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但与和厚朴酚联合用药无协同作用。结论: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对白血病细胞株均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但二者之间无联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 患者女,41岁,胆囊切除术后15年余,出现上腹部包块伴反复上腹部疼痛2年余入院。患者15年前"因胆囊结石外院行胆囊切除术",具体手术方式不能提供。2年前发现上腹部异常包块并逐渐增大,伴反复上腹疼痛。疼痛无明显放射性,伴有发热、畏寒、恶心、呕吐等不适,无皮肤巩膜黄染。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5RO+记忆T细胞(memory T cells, Tm)表面标志CD45RO、CD62L和CCR7的表达,以了解CD45RO+CD62L+CCR7+T细胞(中央型记忆T细胞, central memory T cells,TCM)和CD45RO+CD62L-CCR7-T细胞(效应型记忆T细胞,effector memory T cells, TEM)亚群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分布特点。方法〓获取正常人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8例和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的初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乙肝对照组)28例以及同期患有乙肝的肝癌患者(乙肝肝癌组)30例的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多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polychromatic flow cytometry, PFC)检测外周血PBMC中记忆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CD45RO、CD62L、CCR7的表达情况。结果〓乙肝肝癌组外周血PBMC中,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分别占外周血PBMC的比例显著高于乙肝对照组(28.15±12.32 VS 11.56±5.78,29.33±15.54 VS 13.11±6.64)(P<0.001,P=0.019);而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乙肝肝癌组外周血PBMC的T淋巴细胞中CD4+TEM占CD4+T记忆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乙肝对照组、正常对照组(93.78±5.63 VS 75.82±19.74,93.78±5.63 VS 68.25±15.65)(P=0.001, P=0.018),而CD4+TCM则显著低于乙肝对照组、正常对照组(0.55±1.02 VS 4.87±6.28,0.55±1.02 VS 4.16±3.49)(P均小于<0.001)。三组的CD4+TEM记忆细胞占外周血PBMC中CD4+T记忆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CD4+TCM记忆细胞占外周血PBMC中CD4+T记忆淋巴细胞的比例(91.78±5.63 VS 0.55±1.02,75.82±19.74 VS 4.87±6.28,68.25±15.65 VS 4.16±3.49)(P值均小于0.001)。乙肝肝癌组外周血PBMC的T淋巴细胞中CD8+TEM和CD8+TCM占CD8+T记忆淋巴细胞比例与乙肝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三组的CD8+TEM记忆细胞占外周血PBMC中CD8+T记忆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CD8+TCM记忆细胞占外周血PBMC中CD8+T记忆淋巴细胞的比例(80.12±13.56 VS 3.25±2.47,79.21±11.34 VS 4.44±7.19,73.33±16.88 VS 2.66±3.10)(P值均小于0.001)。结论〓在乙肝肝癌组、乙肝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中,无论是CD4+T记忆淋巴细胞,还是CD8+T记忆淋巴细胞,均以TEM占绝大多数,而TCM比例很小。乙肝肝癌组中,CD4+TEM显著高于乙肝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CD4+TCM显著低于乙肝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而CD8+TEM和CD8+TCM则与乙肝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富含脯氨酸蛋白11(PRR1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H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GEPIA分析PRR11在不同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并分析与患者预后的影响;构建PRR11沉默细 胞系,通过实验验证PRR11对HCC细胞生物学行为。结果GEPIA分析发现,HCC组织中PRR11的水平更高(P<0.05);PRR11低 表达HCC患者生存时间明显更长(P<0.05);sh‐PRR11组细胞在48 h、72 h和96 h的OD值分别为(0.32±0.05)、(0.43±0.06)、(1.25± 0.05),试验组OD值分别为(0.52±0.05)、(0.73±0.06)、(1.81±0.08),经重复性方差分析显示两组间不同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5);sh‐PRR11组侵袭细胞数和细胞迁移率分别为(36.15±2.06)%、(42.36±2.12)%,明显低于试验组的(83.25±6.35)%、(80.42± 3.64)%;sh‐PRR11组形成的肿瘤体积为(43.85±3.52)mm3,明显大于试验组的([ 22.68±2.86)mm3,(P<0.05)];sh‐PRR11组E‐cadherin 相对表达量为(1.63±0.52),明显高于试验组(1.03±0.61),sh‐PRR11组N‐cadherin相对表达量为(0.72±0.43),明显高于试验组(1.01± 0.5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R11在HCC中高表达,沉默PRR11可抑制HCC细胞,可能与PRR11对上皮间 质转化过程具有调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