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欣母沛)和缩宫素在预防和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比较。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足月妊娠并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4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按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药物的不同,将剖宫产术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20例产妇纳入Ⅰ组,将术中使用缩宫素的20例产妇纳入Ⅱ组。观察两组产妇的手术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两组产妇年龄、孕龄、体质量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Ⅰ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用药10min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产妇恶心、呕吐、胸闷和颜面潮红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能有效的减少产后出血,但该药物使用时应预防和避免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产妇分娩时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对母婴的影响。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120例,宫口扩张3 cm时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组(S组),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组(F组)。当产妇宫口开至3 cm时,S组硬膜外注射0.1%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5 ml,随后以0.1%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行PCEA。F组混合液中则以2μg/ml芬太尼替代0.5μg/ml舒芬太尼。另外未要求行任何镇痛处理的60例产妇为对照组(C组)。三组胎儿娩出后行血气分析,记录新生儿1和5 min Apgar评分和出生后1~5 d的新生儿神经行为(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s,NBNA)评分。结果:三组间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与F组间PCEA用量、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和F组产妇使用催产素的构成比明显高于C组(P<0.01)。三组间器械助产、剖宫产率和新生儿1和5 min Apgar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第1 d,F组的NBNA1显著低于S组和C组(P<0.05)。三组间NBNA2、NBNA3、NBNA4和NBNA5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分娩时应用舒芬太尼0.5μg/ml或芬太尼2μg/ml复合0.1%罗哌卡因均能提供满意且安全的分娩镇痛,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用药量小和麻醉时间不受限制的特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剖宫产病例施行CSEA后硬膜外腔容量变化对脊麻阻滞平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乳腺癌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麻醉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7月,拟于本院接受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确诊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6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喉罩(L)组(n=60)和气管插管(T)组(n=60),快速全身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喉罩或插入气管导管.记录两组各时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 index)及术中全身麻醉药物的用量,同时观察及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持续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置入喉罩及拔出喉罩前、后MAP,HR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气管插管和拔管前、后MAP,HR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全身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苏醒时间T组较L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咽喉不适及呛咳发生率T组明显高于L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采用喉罩通气对循环影响小,麻醉药用量少,对气管刺激损伤小,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乳腺癌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馨霞  李海冰  孙晓林 《上海医学》2007,30(10):754-756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时的临床表现。方法60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罗哌卡因组(0.75%罗哌卡因2.4mL 0.9%氯化钠溶液1mL)和布比卡因组(0.75%布比卡因2.0mL 0.9%氯化钠溶液1mL)。在L_2~L_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穿刺,观察给药后对循环功能的影响以及感觉、运动阻滞的情况。结果罗哌卡因组血压下降30%以上、心率低于60次/min者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布比卡因组(P值均<0.05)。罗哌卡因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2.50±0.86)min]明显长于布比卡因组[(1.60±0.77)min,P<0.05],运动恢复时间[(246.00±42.23)min]明显短于布比卡因组[(320.00±44.02)min,P<0.05]。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肌松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罗哌卡因具有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经阴道式全子宫切除术时的循环、呼吸及麻醉药用量的变化。方法:择期30例腹腔镜经阴道式全子宫切除术病人,ASA Ⅰ-Ⅱ级,在规定的各个时点记录病人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气腹后的气道压峰值、平台压、肺顺应性,以及吸入异氟醚浓度、呼末异氟醚浓度、呼末二氧化碳浓度。结果:诱导后心率和血压有明显下降,气腹后血压较气腹前有轻微上升。气腹后肺动态顺应性明显下降,气道压峰值和平台压有所上升,呼末二氧化碳浓度在气腹后增加。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经阴道式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可称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或腺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HIFU治疗56例子宫肌瘤或腺肌瘤。手术开始前15 min静注布托啡诺1 mg,接PCIA泵。泵液配置:布托啡诺2 mg+瑞芬太尼2 mg,总量100 ml。参数设置:首剂瑞芬太尼、布托啡诺1μg/kg,背景量瑞芬太尼、布托啡诺6μg·kg~(-1)·h~(-1),PCA量瑞芬太尼、布托啡诺1μg/kg,锁定时间1 min。记录手术开始时(T1)、术中(T2)(治疗过程中每30 min记录生命体征数据,取各数据的平均值)、手术结束时(T3)、手术结束后30 min(T4)各时点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氧饱和度(SpO_2)、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等。记录术中追加药物情况,有无并发症,如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结果 5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7.8±44.7)min。MAP、SpO_2术中、术后各时点与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98,P=0.245;F=1.819,P=0.155),呼吸频率、心率治疗过程中较治疗开始时显著下降(F=109.020,P=0.000;F=115.023,P=0.000)。治疗结束后30 min,呼吸频率回升,与治疗开始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心率虽较治疗时加快,但仍低于手术开始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镇痛总有效率94.6%(53/56)。治疗中Ramsey评分(2.4±0.5)分,治疗结束时(2.2±0.5)分,治疗结束30 min(2.0±0.2)分,镇静满意。结论布托啡诺复合瑞芬太尼PCIA用于HIFU治疗子宫肌瘤或腺肌瘤可行,但在临床应用中仍需加强监护,以确保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椎管内不同诱导方式下腰-硬联合阻滞( CSEA)或硬膜外阻滞(EA)中,相同浓度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愿接受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和头位初产妇60例,宫口扩张3 cm时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每组30例;另设无分娩镇痛的30例产妇为对照组.CSEA组鞘内注射舒芬太尼5μg后硬膜外置管接自控镇痛(PCA);EA组硬膜外注射0.1%罗哌卡因与0.5 μg/mL的舒芬太尼混合液实验剂量5 mL,随后注入上述药物10 mL后再接PCA;对照组未行任何镇痛处理.观察CSEA组和EA组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完善时间、产妇满意度、不良反应、各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催产素及器械助产的使用情况.结果 实施椎管内麻醉后,CSEA组和EA组的视觉疼痛评分表(VAS)评分逐渐降低.CSEA组的镇痛起效时间和镇痛完善时间较EA组显著提前.CSEA组和EA组的活跃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EA组第二产程较CSEA组和对照组延长(P<0.05);3组间第三产程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皮肤瘙痒发生率高于EA组和对照组.EA组改良Bromage评分高于CSEA组和对照组;3组剖宫产率、催产素及器械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于CSEA和EA均能提供满意且安全的分娩镇痛.CSEA因具有起效快、药物用量少和产妇满意度高的优点而更适合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和人工持续输注(CI)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用药剂量以及对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为TCI组和CI组。TCI组设定初始靶浓度为2.0μg/ml,随后根据手术进程调节靶浓度,扩宫口时将靶浓度升至6.0μg/ml,以后降至4.5μg/ml,术毕前调至2.0~3.0μg/ml;CI组设定初始剂量为2.0~2.5mg/ml,而后微泵维持(7.0ml·kg-1·h-1),术中根据患者体动反应追加药量;两组均在手术结束时停止给药。记录两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用药量以及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TCI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明显长于CI组(P<0.05),但苏醒时间明显短于CI组(P<0.05)。两组用药量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CI组血压、心率下降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TCI组(P<0.05)。两组均有SPO2<90%的患者,CI组往往发生在诱导和追加药量时,而TCI组则发生在扩宫颈口后。结论对于宫腔镜手术而言,TCI法较CI法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妇科腹腔镜术中持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改善患者应激反应和稳定血流动力学的疗效.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I组术中避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常规输液至手术结束;Ⅱ、Ⅲ组在麻醉诱导的同时予艾司洛尔0.3 mg/kg静脉注射,然后分别以50或100μg·kg-1·min-1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直至手术结束.3组麻醉维持均采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持续静脉注射.测定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腹后15 min(T2)和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和血糖值.结果 与同组的T0时间点比较,I组在T1至T3时间点的MAP、HR、NE和E显著升高(P值均<0.05).Ⅱ和Ⅲ组在T1至T3时间点的MAP和HR较I组同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并且Ⅲ组在T2和T3时间点的MAP及T3时间点的HR较Ⅱ组同时间点显著下降(P值均<0.05).除Ⅲ组T3时间点的血浆NE和E较同组T0时间点显著降低外(P值均<0.05),Ⅱ和Ⅲ组术中的血浆NE和E与同组T0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气腹后皮质醇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其中I组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值均<0.05).3组血糖值在气管插管后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可有效改善妇科腹腔镜术中的应激反应.与较大的静脉输注速率(100 μg·kg-1·min-1)相比,较小的静脉输注速率(50μg·kg-1·mln-1)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