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患者血清标志物及病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患者HBV载量与其血清标志物及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乙型肝炎患者81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肝炎75例,慢性肝炎558例,重型肝炎181例,HBV载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检测。血清HBV标志物的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在HBeAg阳性模式中,HBV DNA载量为阳性者占95.9%(372/388),其中〉10^7 Copies/ml者占67.3%(261/388),显著高于其他各种模式(P〈0.01)。在抗-HBe阳性模式中,HBV DNA载量为阳性者占43.2%(126/292),其中〉10^7Copies/ml者占11.3%(33/292)。在HBsAg阴性模式中,15例HBV DNA载量阳性,占22.7%(15/66)。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3组患者间HBV DNA载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HBVDNA载量〉10^7Copies/ml者占20.4%(37/181),明显低于慢性肝炎患者(48.1%,268/558)(P〈0.01)。结论:部分HBeAg发生血清转换的患者可能是HBV基因变异所致,其HBV DNA仍可呈现高水平复制,因此血清标志物指标需结合病毒载量一起分析才能得出更可靠的结论。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时,HBsAg消失后,HBV DNA仍可持续存在一段时间,因此需进一步随访监测。HBV复制活跃不一定是导致重型肝炎发生的原因,HBV DNA载量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并不呈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脏外科疾病中常见的病理过程.导致肝脏HIRI的原因很多,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①肝脏缺血期的低氧损伤;②再灌注后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的损伤;③继发于内皮细胞损伤的微循环障碍.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HIRI大鼠模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及IL-10含量的变化,探讨大鼠肝脏HIRI对氧自由基、NO、ET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湖北黄石地区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病毒复制水平、HBeAg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黄石地区168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作为研究对象,HBV基因型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复制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M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168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中HBVDNA阳性者为114例(阳性率为67.9%),其基因型分布为B、C、D型以及这3种基因型组成的混合型,而未发现A、E、F基因型。其中以B型、C型为主,所占比例为62.6%和36.8%,D型及混合型比例均为5.3%。C基因型患者中,HBV DNA呈现高水平复制(10^7~10^8 Copies/ml)的患者比例为26.2%(11/42),B基因型为13.3%(8/60)(P〈0.05)。C基因型患者血清抗-HBe阳性率(40.5%)显著高于B基因型(15.0%)(P〈0.01)。结论:黄石地区存在HBV的B、C、D基因型,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混合基因型;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C基因型与HBV高复制水平,以及基因变异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给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复方鳖甲软肝片和一般护肝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和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HA、LN、PcIII、cIV、血清TIMP-2和HYP水平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复方牛胎肝提取物与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牛胎肝提取物能有效降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患者肝功能,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疗效。  相似文献   
5.
全氟碳是用氟原子取代含8-10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而得到的一类产物,它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它正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将4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对照组予常规治疗,2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查血清总胆红素(TBil)、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并观察记录黄疸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Bi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RBC、Hb、HCT明显高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疗效满意,具有无创伤、无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常规行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DSA造影,发现阳性征象者14例,分别行超选择靶血管插管,DSA确认靶血管后采用栓塞剂或药物灌注治疗.其中,使用自制的经多次高压处理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10例,明胶海绵加弹簧钢圈4例,4例DSA造影阴性患者给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感染情况及复制状态,以及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特异性,选择地检测慢乙肝患者PBMC中HBV RNA、HBV DNA,并与血清HBV DNA进行比较.结果:在慢乙肝患者PBMC中能检测出HBV RNA及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38.78%及77.55%,且两者的检出率有一致性.当PBMC中HBV RNA阳性时,HBV DNA均为阳性(100%),而当HBV DNA阳性时,部分病例可表现为HBV RNA阴性,两者阳性符合率为50%.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为71.42%.PBMC中HBV RNA的阳性率与血清中HBV DNA的阳性符合率为63.33%,血清中HBV DNA与PBMC中HBV DNA阳性符合率为76.32%.结果提示:HBV能感染PBMC,在部分患者存在着活动性复制,这种复制表现为不同于肝细胞内的低水平复制.此外,HBV感染PBMC后也存在着非复制状态,表现为PBMC中HBV DNA阳性,但HBV RNA阴性.另外,当血中HBV DNA阴性时,少数病例PBMC仍可表现为HBV RNA及HBV DNA阳性.结论:HBV能够感染PBMC并存在活动性复制,可能是造成患者免疫功能紊乱、肝脏损害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86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在电子胃镜下用氩离子凝固术进行凝固治疗。结果除3例因息肉较多,需再行第2次治疗外,其余病例均一次凝固治疗成功,胃镜复查息肉完全消失,术中患者无恶心、呕吐,胃、十二指肠无频繁蠕动,术后患者对治疗过程无记忆,未给患者留下恐惧心理,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患者无痛苦、恐惧感,无恶心、呕吐,无胃、十二指肠的频繁蠕动。胃镜下病灶观察清楚,治疗时定位准确,无临近正常组织损伤,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实用于不能配合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方法及疗效。方法:临床应用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0例,剂量为0.5~lml.kg-1.d-1,疗程5~8天。结果:40例患儿采用本法治疗后,均达到临床症状消失,黄疸消退,吮奶好,肝酶降低的作用。结论: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满意,具有无创伤、无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