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5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上海市基本消灭疟疾后 ,1994~ 1999年疟疾流行的变化趋势。 方法 对全市 1994~ 1999年多项疟疾监测指标、调查结果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6年共发现 74 7例疟疾病例 ,总发病率本地居民为 0 .31/10万 ,外来流动人口为 8.88/10万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χ2 =4 312 .31,P<0 .0 0 1) ;两者 1999年发病率较 1994年分别下降了6 7.4 4 %和 95 .2 5 %。输入病例占病例总数的 82 .4 6 % ;市区只有输入病例 ,5 7.94 %外省输入病例和 5 5 .73%本地感染病例相对集中在流动人口较为聚集的 4个区 (县 ) ,前者的发病高峰约较本地病例提前 1个月。本地居民未查见带虫者 ,纵向监测点青少年儿童 IFAT抗体阳性率为 0 .31%。82 .5 0 %为非活动性病灶点 ,99.4 0 %病灶点仅有 1个病例。 结论 上海市疟疾以输入病例为主 ,虽然市郊区 (县 )仍发生低水平的本地传播和感染 ,但未引起局部流行或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不同人群人芽囊原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市不同人群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方法在上海市6个区收集居民新鲜粪便,采用Ringer溶液37℃恒温条件下培养人芽囊原虫,计算人芽囊原虫感染率。结果检查居民2 984人,人芽囊原虫阳性者88人,感染率2.95%。上海市各区人群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90,P>0.05);青浦区男性感染率为5.56%,女性感染率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其他5个区男、女性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54,P均>0.05);农民感染率为6.87%,与其他职业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7,P<0.05)。结论上海市人群对人芽囊原虫普遍易感,以农民感染率最高。体外培养法敏感性较高.可用于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吡喹酮为广谱抗蠕虫药,对吸虫、绦虫疗效显著,已广泛用于血吸虫病治疗。本文报道用该药治疗贾第虫病的疗效。 治疗对象为上海市宝山县庙行乡、用醛醚集卵法粪便普查发现的贾第虫感染者,儿童10例,成人2例。10例儿童中,8例有腹痛史,6例有腹泻史,3例有消化不良及便秘史,发育与营养均属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人群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状况.方法 按照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地处中心城区、城郊结合区、郊区的3个区各抽取4个村或居委会作为调查点,血涂片镜检附红细胞体.结果 共调查1603户的3003人.人群附红体的标化感染率为17.81%,3个区的标化感染率分别为29.50%、11.89%、7.7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6.34,P<0.05),且有从中心城区向郊区降低的趋势(χ2=173.88,P<0.05);男女感染率(经年龄标化)分别为16.50%和19.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8,P<0.05);年龄组感染率中以10~19岁组最高,与其余年龄组的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3.59,P<0.05).感染人群总的平均感染度为1.66%,3个区的平均感染度分别为2.06%、1.20%、1.04%(F=8.19,P<0.05);年龄、性别感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7,P>O.05;t=1.76,P>0.05);感染者具有家庭聚集性分布(χ2=96.95,P<0.05).结论 上海市人群中存在附红细胞体感染,主要表现为轻度感染,且具有地区、年龄分布差异和家庭聚集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蛔虫病住院情况及其对患者的危害和经济负担,为防治蛔虫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在全市范围内对各级医疗部门确诊的蛔虫病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市19个区县提供1991~2001年间蛔虫病例共1790例,其中肠道蛔虫病、胆道蛔虫病分别占28.38%和69.83%。2001年的住院病例数(94例)较1991年(175例)下降了46.29%,总体呈下降趋势。患者男女之比为1:1、36,平均住院年龄为32、71岁,1~9岁年龄段以肠蛔虫病为主,青壮年以胆道蛔虫病为主。13.35%患者出现并发症,居前三位为胆囊炎(27、10%)、胆管炎(18,25%)、贫血(2.99%)。25、31%患者通过病原学确诊,影像学检查阳性率为76.54%。肠、胆蛔虫病单用药物治疗者占43.65%~47.63%,痊愈占64.49%~78.97%。住院天数平均11.33d,最长98d。平均每例住院费用肠道蛔虫769元,胆道蛔虫2661元。结论蛔虫病多发生于儿童和妇女,1991~2001年间的住院例数呈下降趋势,对高危人群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 了解上海市郊土源性线虫虫卵污染蔬菜、土壤的情况及其与人群感染的关系。  [方法 ] 以上海市郊 10个区县的肠道蠕虫病监测点为调查点。每个点收集约 5 0 0名居民粪样 ,应用Kato -Katz法进行寄生虫学检查 ;并随机抽取 10户承包田种植的蔬菜 10种、土壤 10处 ,用饱和硝酸钠溶液漂浮法镜检虫卵。  [结果 ]  10个点共粪检6 70 2人 ,蛔、鞭、钩虫的感染率依次为 3.6 3%、2 .33%和 0 .2 2 %。 10 0户种植的 30种 776份蔬菜样本中 ,蛔、鞭、钩虫虫卵的检出率依次为 2 .96 %、0 .39%和 0 % ,以根菜、叶菜为主。 833份菜田土样中 ,虫卵检出率为 2 .76 % ,除 2份外均为蛔虫卵 ;瓜田、住宅周围等土壤中未发现虫卵。  [结论 ] 上海市郊种植的蔬菜和菜地土壤受到土源性线虫虫卵污染 ,污染率已低于 4% ,主要为蛔虫卵 ;人群感染率与当地蔬菜、土壤虫卵污染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和分析2002-2009年上海市居民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和变化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范围内设立监测点,以本市居民为监测对象,应用改良加藤法、直接碘涂片法和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寄生虫学检查。结果 8年共粪检35186人,查到8种肠道寄生虫,平均感染率为0.52%,年均下降幅度为8.32%。郊区人群的感染率(0.79%)高于中心城区(0.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9,P〈0.001);郊区和中心城区2005-2009年监测的感染率较2002-2004年分别下降了30.39%和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郊区=4.68,P〈0.05;χ2中心城区=13.93,P〈0.001);女性感染率(0.61%)显著高于男性(0.4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P〈0.05);60岁以上年龄组(0.66%~0.93%)和农民(0.92%)的感染率较高,人群感染率有随文化程度的增高呈下降趋势(χ2=53.36,P〈0.001)。结论上海市肠道寄生虫病监测点人群感染率已连续7年低于1%,表明肠道寄生虫感染已不是威胁上海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郊区县仍应重视预防控制工作,老年人及农民为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宠物的喜爱程度不断增加,人群中弓形虫感染率也随之上升。据文献报道,全世界约有5—10亿人受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原虫病,绝大部分为无症状携带者,病人只占少部分。但是一旦孕妇感染弓形虫,无论其是否表现出临床症状,病原体都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从而影响胎儿发育,  相似文献   
9.
大部分丝虫病患者,不管有无临床上可见的淋巴结肿大,经常规的血管造影或非侵害性的淋巴闪烁摄影均能观察到患者下肢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的寄生虫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其行为现状,为实施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02年选取上海市闵行区和杨浦区1个乡办企业和2个集贸市场的外来人员305名进行KAP问卷调查。结果 305名调查中寄防知识平均知晓率为30.23%,有67.54%的人识别蛔虫,51.15%知道蛔、鞭虫经口感染,64.92%知道预防方法,但对蛲虫、钩虫等其他常见肠线虫的感染途径、对人的影响及预防方法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78.69%相信寄生虫病是可以预防的。每次在饭前便后洗手或食用瓜果前洗手的人各占70%左右,但仍有12.13%的人有喝生水的习惯,25.08%有赤脚下地劳动等不良行为。结论 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寄防知识、预防意识和卫生习惯有待提高,应加强肠道寄生虫病预防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