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马志益 《中外医疗》2014,(25):70-71
目的分析对比COPD急性发作早期和延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研究组(早期治疗)45例与对照组(延迟治疗)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部分疗效不显著者先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有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指征者建立人工气道,之后行有创呼吸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立即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结果 1研究组治疗的好转率为84.44%(38/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P〈0.05)。2研究组RR、HR、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3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1.2±2.2)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3.5)d(P〈0.05)。结论 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机械通气时机密切相关,所以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若具备相应指征,应尽早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喘息发作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临床表现。但许多大气道病变也有类似症状 ,甚至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而需紧急抢救。现将我院近 5年来初诊为哮喘而最终确诊为大气道病变的 1 7例病例加以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为近 5年因气促、呼吸困难或反复咳嗽、喘息门诊误诊为哮喘而收住院的病人。男 9例 ,女 8例 ;年龄 1 9~6 4岁。肺部体征 :双相哮鸣音 9例 ,单纯吸气性哮鸣音 3例 ,单纯呼气相哮鸣音 2例 ,局限性哮鸣音 3例。经抗感染、平喘治疗症状不能完全缓解 ,经纤支镜和 /或胸部 CT检查而明确诊断。 4例肺功能检查表现为典型大气道病变的流速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经气管镜介入治疗在气道良、恶性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气管镜治疗的气道良、恶性狭窄患者20例,其中良性8例,恶性12例。针对其不同病情开展不同方式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气道良性病变患者行冷冻、钳夹、电刀或圈套器电凝、电切治疗;食道肿瘤致使外压性狭窄患者行金属裸支架置入治疗,肺恶性病变致气道狭窄经电刀、圈套器电凝、电切、APC或冷冻治疗后置入金属裸支架治疗。叮嘱患者每半月复查气管镜,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本次良、恶性狭窄治疗中,各有1例患者治疗失败,其余患者经治疗后收效甚佳。但术后良性狭窄病变患者预后效果较好,但恶性狭窄患者远期预后效果欠佳。结论经气管镜介入治疗在气道良、恶性狭窄之近期中效果甚佳,可有效保证手术效果。但经气管镜介入治疗后,良性病变远期预后效果好于恶性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支气管镜对老年患者支气管异物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老年患者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肺部CT影像表现、支气管镜下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脓痰、喘鸣、胸闷、咯血。常误诊为肺炎、肺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误诊时间1m~5年。17例肺部多层螺旋CT检查可见异物的直接表现,28例均经支气管镜成功钳出异物。23例镜下直接见到异物,2例异物被肉芽组织包埋,3例吸净脓性分泌物夹除脓苔后见到异物,3例经第2次气管镜检查取出异物,1例异物合并支气管肺癌。结论联合多层螺旋CT及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老年患者支气管异物的诊治。  相似文献   
5.
螺旋CT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血栓栓塞 (PE)发生率高 ,漏诊率亦惊人地高。除对疾病认识不够外 ,检查设备或手段有限是其重要原因 ,尤其是在广大基层医院。笔者通过对 6例肺栓塞患者的成功诊治 ,初步探讨螺旋CT肺血管成像联合D 二聚体检测在其诊断中的临床应用。1 临床资料急性PE患者 6例 ,全部为男性 ,年龄 4 7~ 70岁 ,长期吸烟 5例 ,伴双下肢静脉血栓及左下肢骨折各 1例。临床表现气促 4例 ,心悸 3例 ,胸痛、咯血各 2例 ,休克 2例 (其中晕厥 1例 )。采用美国GELightspeed 8排螺旋CT检查 ,碘海醇注射液为造影剂 ,高压静脉推注泵推注 ,浓度 30 0mgI/ml,速度3ml…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血管重建确诊肺隔离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农民,因反复咯血2年,再发3天于2005年1月1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无规律咯血,每次量很少,为鲜红色血块或血丝痰,经对症处理症状可缓解。既往无肺结核、慢性咳嗽及咯大量脓痰史,无吸烟史。查体:体温36.6℃,脉搏70次/分,呼吸18次/分,血  相似文献   
7.
螺旋CT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血栓栓塞(PE)发生率高,漏诊率亦惊人地高。除对疾病认识不够外,检查设备或手段有限是其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广大基层医院。笔者通过对6例肺栓塞患者的成功诊治,初步探讨螺旋CT肺血管成像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其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潮气量为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目标,差异化调节通气参数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及左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以来慢阻肺同时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与左心功能不全患者45例,单纯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8例,目标潮气量均定在8~10 ml/kg,短时间内逐步调节吸气压和呼气压,以期尽快达到所需潮气量,密切观察患者生命征,比较NPPV前及治疗后2 h呼吸、心率、血压、动脉血气等。结果 NPPV治疗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效果明显,治疗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时,吸气压与呼气压均比治疗单纯Ⅱ型呼吸衰竭时高,两者相差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NPPV治疗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时,以潮气量为目标,差异化调节通气压力,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
CT引导下对78例肺外周肿块行经皮穿刺肺活检,其中使用改良前针取材30例(33次),改良后针取材48例。结果改良后针尺度短(18G9 cm),保证穿刺过程患者可在CT窗自由进出扫描,定位准确,确诊率83.3%(40/48),明显高于改良前组57.6%(19/33),两种针型活检确诊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改良前针比较,改良后针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无增加,两组活检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针深度≥4 cm及4 cm分组对比并发症显示:≥4 cm组气胸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值分别=0.017,0.003),而胸膜反应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结合我院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动脉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临床表现与肺动脉血栓栓塞相似,应用CT肺动脉造影鉴别有一定局限性,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与CT合用有助于诊断。结论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临床表现及常规影像特异性较少,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与CT结合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