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代头孢、碳青酶烯类广谱抗生素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内肠球菌的影响.方法 91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未治疗组、烫伤头孢曲松3日组及9日组、烫伤亚胺培南3日组及9日组、脓毒症未治疗组、脓毒症头孢曲松3日组及9日组、脓毒症亚胺培南3日组及9日组.采用大鼠背部烫伤模型,烫伤后24h分两次给予内毒素(共20mg/kg)进行"二次打击"."二次打击"24h后分别给予头孢曲松、亚胺培南腹腔注射治疗,在相应时相点分别取大肠内容物行肠球菌定量培养、菌种鉴定.结果 经内毒素"二次打击"的脓毒症大鼠肠道肠球菌数量较正常对照组、烫伤未治疗组显著增多(P<0.01),并以原优势菌--粪肠球菌增多为主;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大鼠肠道肠球菌数量进一步增多,且屎肠球菌的增长超过了粪肠球菌而成为肠道优势菌群.结论 广谱抗生素使定植于肠道的正常益生菌被大量杀灭,屎肠球菌成为优势菌群,从而造成肠道微生态环境破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试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取得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将86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两组分别接受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对比分析两组获取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频率、症状持续时间、冠心病症状消失时间及心电图复常时间均优于参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可辅助治疗获取更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广谱抗生素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广谱抗生素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 56只健康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组和脓毒症组.于大鼠背部造成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后24 h,间隔12 h分两次腹腔注射内毒素(20mg/kg)进行"二次打击"制备脓毒症模型.分别于烫伤及"二次打击"后24 h,间隔12 h分两次腹腔注射头孢曲松进行治疗,各组于治疗前及治疗3 d和9 d活杀8只大鼠,取胃窦、小肠、结肠内容物及结肠黏膜行细菌定量培养、菌种鉴定.结果 单纯烫伤对结肠内容物杆菌数量和种类无明显影响,"二次打击"后,杆菌数升高上千倍(P<0.01),应用头孢曲松治疗后大鼠结肠内容物杆菌数量明显减少(P均<0.01),小肠内容物肠杆菌亦有类似变化,而胃内容物肠杆菌数量变化不显著.经烫伤及"二次打击"后肠道杆菌数量显著增加,球/杆比值负值增大;应用头孢曲松后,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多,球/杆比值严重倒置;厌氧菌数量亦有所减少,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广谱抗生素使定植于肠道的厌氧菌和肠杆菌数量锐减,使肠球菌、耐药菌选择为优势菌群成为可能,造成肠道微生态环境破坏.  相似文献   
5.
6.
马丽琼  速存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68-4169
[目的]为科学地鉴别麻疹与其他出疹性疾病,准确掌握麻疹疫情。[方法]对曲靖市2005~2006年收集的疑似麻疹病例血清560份,采用麻疹和风疹IgM抗体捕获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560份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中,麻疹IgM抗体阳性412份,阳性率为73.57%。对148份麻疹IgM抗体阴性的血清检测了风疹IgM抗体,发现44份阳性,阳性率为29.73%;各年龄组间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疹病人麻疹疫苗接种率仅为9.82%,接种史不详的占70.0%。[结论]说明疑似麻疹的病例中有一部分是风疹病例,从而为科学鉴别麻疹与风疹,为及时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8.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所病。近年发现该病可致多系统、多脏器功能损害,可累及呼吸、消化、循环、肾脏及神经系统等。关于该病并血液系统损害,国内外文献报道极少。而恙虫病并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日趋多样化、复杂化,而溃疡焦痂不典型,易被误诊。1998年~2006年我院共收治51例恙虫病,现对其中27例恙虫病并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马丽琼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4):504-504,512
临床输血早已告别血管对血管的原始输血时代,在现代输血实践中,血液从献血者血管流出到进入受血者血管的过程,需要经历血液采集、血液检测、血液成分制备、血型与配血、临床输血等多个技术环节,输血医学长期缺乏完整体系研究的历史渊源,导致学科教学长期延续在将不同知识分隔于不同学科来讲述的教学模式中[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黄对脓毒症大鼠胃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36只健康SD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烫伤组各8只,脓毒症组、大黄组各10只。采用大鼠背部烫伤模型,烫伤后24h分2次给予内毒素(20mg/kg)进行"二次打击",大黄组内毒素打击后即予大黄(100mg/kg,2次/d)灌胃。24h后分别取胃、小肠、大肠内容物行定量培养、菌种鉴定。结果烫伤、脓毒症大鼠肠道细菌总数增加,且肠球菌数量增加大于肠杆菌;肠杆菌也不再是单一的大肠杆菌,出现了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变形杆菌及其他菌;厌氧菌数量显著减少,真菌数量、菌种增多。应用大黄后肠道细菌总数有所下降,肠杆菌中的大肠杆菌比例增加;厌氧菌数量增多,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对念珠菌数量影响不显著,但可以使致病菌株数量减少。结论大黄能减少胃肠道细菌和真菌数量及种类,保护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