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抗结核药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的文献资料,整理总结其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的研究进展,为抗结核药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是一种较难诊断的恶性肿瘤,本文采用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两例婴幼儿原始神经外胚层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分析,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临床提供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模型血清中ox-LDL及炎性小体caspase-1表达的影响,从抗炎抗氧化作用方面探讨吴茱萸碱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对照组和吴茱萸碱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造模。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辛伐他汀、吴茱萸碱(高、中、低剂量)灌胃治疗,3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中TG、TC、HDL、LDL含量及ox-LDL、caspase-1的表达量;观察HE染色切片大鼠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及肝细胞结构变化。结果:HE染色见大鼠肝组织及主动脉弓组织中吴茱萸碱给药组炎症细胞浸润及脂肪变性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其中吴茱萸碱中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碱能显著提高AS大鼠模型HDL血清中的含量,显著降低TC、TG、LDL水平及ox-LDL、caspase-1含量,其中吴茱萸碱中剂量效果最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吴茱萸碱可通过抗炎抗氧化途径发挥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贯煎为清代名医魏玉横先生所创,见于<续名医类案>.是滋阴疏肝的著名方剂,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肿瘤在临床病理活检中比较常见,其良恶性鉴别和具体类型诊断有一定难度。该病好发年龄为21~60岁,平均41.27岁。无论良恶性肿瘤,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我院对2003年5月至2009年3月所收集的136例甲状腺肿瘤外科活检组织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和评估两种宫颈癌筛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宫颈癌检查并有活检结果的451个病例,均为宫颈刷取材、液基方法同时制两张片,一张进行巴氏染色用于常规细胞学TBS诊断,另一张经Feulgen染色用于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临床活检取材均在阴道镜指导下进行。结果:以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451例中共有宫颈癌1例,CINⅢ/原位癌3例,3例CINⅡ及15例CINⅠ,其余均为慢性宫颈炎。以活检结果≥CINⅡ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阳性标准,采用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与95.50%,而常规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2.86%与99.01%。同一个标本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敏感性可提高到100.00%。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可与常规细胞学联合开展应用在宫颈癌筛查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淋巴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乳腺癌、1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组织中的V EG F-D的表达 ,并以CD 105、D2-40作标记测定乳腺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D).结果 乳腺癌组VEGF-D的阳性率及MVD、MLD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组(P<0.05) ,VEGF-D及 MVD、MLD 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5) ,MVD和MLD还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 ,且VEGF-D与MVD、MLD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D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可促进肿瘤的微血管生成和微淋巴管生成 ,MVD和MLD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侵袭能力和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预测预后和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一贯煎抗脂肪肝的作用。方法:采用复合致病因素(高脂饲料和乙醇)造成大鼠脂肪肝模型后,使用加味一贯煎大、小剂量分别进行治疗,观察血液生化指标及病理形态。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液生化中的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肝脏脂肪变严重,细胞内有大量脂滴形成的空泡;而加味一贯煎高、低剂量组中的血清TC和TG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细胞内的空泡也明显减少。结论:加味一贯煎抗实验性脂肪肝的形成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贯煎加味抗肝纤维化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一贯煎加味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 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设一贯煎加味大和小剂量组作对照。观察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光镜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变化。结果:大、小剂量一贯煎加味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AST的活性,减轻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结论:一贯煎加味具有保护肝细胞,减少肝损伤,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贯煎为清代名医魏玉横先生所创,见于<续名医类案>.是滋阴疏肝的著名方剂,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