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共172例,随机分为两组,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87例,内科保守治疗85例.治疗4周后行疗效的比较,6个月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判.结果 微创组87例中急性期存活72例,有效率为903%,死亡15例,病死率为17.2%;对照组死亡52例,病死率61.2%.微创术组ADLⅠ29例,ADLⅡ23例,ADLⅢ12例,ADLⅣ6例,ADLⅤ0例,恢复期死亡2例;对照组ADLⅠ3例,ADLⅡ8例,ADLⅢ11例,ADLⅣ6例,ADLⅤ1例,恢复期死亡4例.结论 超早期微创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3.
颜国平  苏玉蓉  杨水斌  李华德 《中外医疗》2013,32(17):179+181-179,181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2年7月该院收治的178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分析梗死灶及出血体积、水肿带变化带来的后果。结果对CT及MRI确诊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用NIHS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HI-1型、HI-2型与HI-3型、pH型之间以及有无占位效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相当复杂,继发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梗死区域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CT和MRI检查对出血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损害较重的患者的确诊和及时治疗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血管性痴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患者采取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的提高程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降低情况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两者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对治疗血管性痴呆要比单独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可以更好的控制病情,缓解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早期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组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BI)、治疗有效率方面皆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观察SGB、药物治疗和物理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及物理辅助治疗,治疗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两组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包括闭眼、鼓腮、皱眉功能、额纹、鼻唇沟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4.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加药物及物理辅助治疗明显优于药物及物理辅助治疗,是需时较短,恢复快,治愈率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留置硬膜外麻醉导管法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在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适应症的多种神经内科疾病的安全可靠性。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住院的70例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处理组(留置硬膜外麻醉导管法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和对照组(传统法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每组35例,最后观察比较两组的Horner综合征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处理组除同侧颈部和胸背痛的发生率与穿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外,Horner综合征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留置硬膜外麻醉导管法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神经内科相关疾病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穿刺痛苦,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4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给予规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规范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气管插管置管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以及患者病死率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运用乌司他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心脏负荷,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XM)和甘露醇合用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脑保护作用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只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DXM、甘露醇联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ICP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但两组并发症及急性期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重症病例存活超过40 d例数(73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病中,DXM和甘露醇合用对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脑保护作用更强,且不增加其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并发症多,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严重的颅内高压往往是致死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近年来偏向微侵袭治疗,有立体定向治疗,钻颅碎吸术,神经内镜治疗等,但对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其临床疗效尚欠佳。我科对87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了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