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氟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显像Deauville评分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的变化值(ΔSUVmax)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化疗中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唐山市工人医院就诊的54例PGIL化疗中期18F-FDG PET/CT资料,对ΔSUVmax、ΔSUVmax%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分别对ΔSUVmax及ΔSUVmax%最佳界值、Deauville评分分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其预后评估能力及相关性。结果 54例患者中,进展组21例,未进展组33例,2组ΔSUVmax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7±4.19 vs 8.14±5.29,t=2.134,P=0.038),2组ΔSUVmax%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12%vs 73.53%),Z=-3.380,P=0.001)。ΔSUVmax及ΔSUVmax%曲线AUC分别为0.651 (95%CI:0.502~0.800...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64排螺旋 CT 功能成像技术定量分析 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致兔高血压急性肾损伤后肾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该技术在评估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6)和 L-NAME 组(n=8)。对照组注入氯化钠(NaCl)溶液,L-NAME 组注入同等量 L-NAME 溶液建立兔高血压急性肾损伤模型;并在注射完毕后行64排螺旋 CT 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检查。同时于注药前后取血检测血肌酐(Cr)。比较分析2组兔肾 Cr 、CT 灌注检查所得各参数值并与病理相对照。利用动态增强 CT 肾图测得 GFRCT 与 SPECT 检查所得 GFRSPECT 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对照组与 L-NAME 组兔肾血容量(BV)、血流量(BF)、毛细血管通透性(PS)、对比剂达峰时间(TTP)及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态增强 CT 肾图所得 GFRCT 与 GFRSPECT 具有高度相关性。L-NAME 组 GFRCT 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 =0.000)。L-NAME 组在光镜及大体镜下肾损伤明显。结论64排螺旋 CT 功能成像技术可动态观察并定量分析高血压早期肾功能异常,特别是单侧肾血流异常,是一种有效的定量评估肾功能变化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CEUS)定量评价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致兔高血压肾损伤后肾皮质的血流灌注变化。方法建立L-NAME 致兔高血压肾损伤模型,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2、 4、6、8 周行CEUS 检查及血清胱抑素C(CysC)等生化检查,将所获得的时间-强度曲线(TIC)曲线下面积(AUC)等相关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并将AUC 与血清CysC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兔血清CysC 在给药6 周后明显升高,明显早于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给药后AUC 先减小后增大,开始增强时间(RT)延长,峰值强度(PI)减低,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减半时间(HPT)及达峰时间(TTP)延长。CEUS 所得AUC 与血清CysC 呈显著正相关(r= 0.950,P<0.001)。结论L-NAME 致兔高血压肾损伤模型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可用于对高血压肾损伤临床前期及临床期的药物实验研究。CEUS 结合血清CysC 可作为临床评价高血压肾损伤患者肾功能异常的良好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独活寄生汤具有祛风湿、止痹痛、补气血、益肝肾的治疗功效,是临床上治疗痹证的代表方,近年来在多系统、多脏腑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尤以在骨伤科的使用最为广泛,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膝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为了探究其治疗作用的机理,中外学者在抗炎、镇痛、免疫调节以及改善循环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技术在诊断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5例符合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诊断标准并行直肠排粪造影诊断为SPFS的患者为SPFS组,另收集31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其中SPFS组22例及对照组行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观察SPFS组及对照组不同时相下直肠、肛门的形态学及肛肠动力学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SPFS组力排相的影像学表现与肛肠动力学变化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SPFS患者力排相及黏膜相时的肛直角[分别为(88.63±2.75) °和(88.41±2.75) °]较静息相均无明显变化甚至变小。在力排相时,SPFS组的耻骨直肠肌切迹的深度与长度分别为(13.06±6.24)mm、(32.20±13.22)mm。(2)SPFS组与对照组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门括约肌功能长度及肛管残余压之间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SPFS组与对照组的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阈值之间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3)SPFS组在力排时肛直角与肛管静息压呈负相关(r=-0.521,P=0.013),与初始排便阈值及最大耐受阈值呈正相关(r=0.551,P=0.008;r=0.483,P=0.023);其肛上距与肛管残余压呈负相关(r=-0.483,P=0.023),与肛管松弛率呈正相关(r=0.687,P=0.000)。结论: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可定量观察肛肠动力学变化,为SPFS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手段提供可靠依据,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基线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并探讨基线18F-FDG PET/CT显像不同代谢参数在FL分布、分级、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至2022年12月进行基线18F-FDG PET/CT检查的经病理证实的FL患者56例,对其基线18F-FDG PET/CT显像受累病灶的部位、密度及最大径进行总结分析;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FL低级别组(1、2级)、高级别组(3a、3b级)与Ki-67、SUVmax、TBR和Dmax间的关系;分析FL局限期组(Ⅰ、Ⅱ期)与播散期组(Ⅲ、Ⅳ期)间SUVmax、TBR的差异。结果:基线18F-FDG PET/CT显像最高代谢病灶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腹部和颈部淋巴结,多表现为腹部和颈部多发高代谢肿大淋巴结,密度均匀,较大者融合成团。高、低级别组Ki-67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1,P<0.05),利用ROC曲线进行分析,Ki-67指数临界值为35%;高、低级别组间SUVmax、TB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1、t=2.514,P<0.05),ROC曲线临界值分别为12.3、4.7,D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0,P>0.05)。局限期组与播散期组的SUVmax、TBR无统计学差异(t=0.534、1.212,P>0.05)。结论:FL基线18F-FDG PET/CT显像多表现为腹部和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密度均匀且融合成团,代谢活性不同程度增高,基线18F-FDG PET/CT能有效评估FL患者分级并能够准确分期,代谢参数SUVmax、TBR越高,分级越高,但其与分期间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8.
9.
背景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是较为罕见的结外型淋巴瘤类型,临床特征不典型,超声特征不明显,经常被误诊和漏诊。 目的 总结分析PTL的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0年12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6例经病理证实的PTL患者(PTL组)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同期收治的16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癌组)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PTL组病理结果:10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为滤泡性淋巴瘤、1例为伯基特淋巴瘤。甲状腺癌组病理结果:11例为乳头状癌、4例为滤泡癌、1例为髓样癌。PTL组甲状腺体积增大率(13/16)高于甲状腺癌组(5/16)(χ2=8.127,P<0.05),病灶后方回声增强率(14/16)高于甲状腺癌组(3/16)(χ2=15.184,P<0.05),钙化率(0例)低于甲状腺癌组(10/16)(χ2=14.545,P<0.05)。PTL组患者中13例病灶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晰,甲状腺癌组中12例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两组的病灶形态和边界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5,P<0.05)。PTL组(7/16)和甲状腺癌组(3/16)病灶血流信号增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27,P>0.05)。PTL组(8/16)和甲状腺癌组(11/16)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6,P>0.05)。超声造影PTL动脉期及静脉期多呈高增强,甲状腺癌动脉期及静脉期多呈低增强。 结论 PTL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甲状腺体积增大,伴弥漫性极低回声病灶,无钙化,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造影动脉期及静脉期呈高增强时应考虑为PT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技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18F-FDG PET/CT)显像Deauville评分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的变化(ΔSUVmax)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中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DLBCL患者化疗中期18F-FDG PET/CT图像资料。对ΔSUVmax、ΔSUVmax%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分别采用ΔSUVmax及ΔSUVmax%的最佳临界值、Deauville评分分组,并按免疫组化结果分为生发中心(GCB)型和非GCB型。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分析Deauville评分法和ΔSUVmax法的预后评估能力。结果 78例患者分为进展组24例和未进展组54例;进展组ΔSUVmax均值为(3.42±9.90),低于未进展组的(8.76±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