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自行研制的一套腰椎微创手术器械,以多裂肌肌间隙入路直视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融合术在腰椎翻修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行直视下微创腰椎翻修手术的患者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单纯性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6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腰椎滑脱行后路腰椎椎体融合术后4例,腰椎管狭窄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后2例;术前已进行一次手术的9例,二次手术的2例,三次手术的1例。本组共融合17节段,L4~54例,L5S13例,L4~5和L5S1双节段2例,L3~4和L4~5双节段3例;通过影像学资料和末次随访的临床表现进行改良Macnab标准疗效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3.9)个月;依据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12例中,优9例,良3例,可0例,差0例,优良率100%(12/12)。结论多裂肌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间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其病程平均21个月(10天~7年),随访时间11个月到5年(平均32个月)。本组20例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和钢板固定术。结果:按COA标准评定,优:15例(75%);良:4例(20%);一般:1例(5%),优良率19例(95%)。结论:手术干预是治疗重症或进行性加重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颈前路的彻底减压和可靠的脊椎稳定,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评价)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7年间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25例患者,男14例,女11例,其病程平均31个月(8天-10年),随访时间18个月到4年(平均30个月)。本组6例后路减压(推板成形)和17例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和钢板固定术,2例严重颈椎病采用联合前后路手术。结果按COA标准评定,优:20例(80%);良:3例(12%);一般:2例(8%),优良率23例(92%)。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根据受压部位,病变范围等选用前路或后路减压,均可达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视下微创腰椎融合术与传统开放式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临床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行直视下微创腰椎融合术与传统开放式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共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传统开放式30例,微创3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手术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a)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临床症状和体征、病程、发病节段、病变类型方面经t检验及χ2检验,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b)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两组术后3个月JOA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视下微创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较传统开放式腰椎融合术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疗效。方法:将412例腰椎退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0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腰椎融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疾病较传统开放式腰椎融合术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腰椎管狭窄治疗中应用效果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诊治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俯卧位行手术,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对照组在C型臂下定位病变椎体,应用传统常规方法进行椎管减压及植骨融合术,观察组定位病变椎体与对照组相同,沿在显微镜下应用超声骨刀进行椎管减压及植骨融合术。结果两组腰椎管狭窄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后JOA评分(21.76±2.54)VS(22.05±2.49)、手术时间(158.23±14.09)min VS(162.26±15.11)min比较无差异(t=0.20,0.17 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48.28±26.28)mL、手术并发症6.67%、住院时间(7.62±1.89)d低于对照组的(331.27±28.27)mL、30.00%、(9.38±2.01)d(t=6.25,χ~2=4.76,t=3.08P0.05)。结论超声骨刀与传统常规治疗方法比较,能够取得相同的手术效果,并不延长手术时间,但超声骨刀能够降低手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使住院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Wiltse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6-06经Wiltse入路TLIF治疗而术后出现并发症的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策略。结果本组随访时间平均36.5(6~60)个月。1例神经根损伤,再次手术治疗。5例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积极治疗后痊愈。2例脑脊液漏经过换药后治愈。1例术后5 d椎间融合器移位,更换椎间融合器重新固定。1例马尾神经损伤,半年后恢复。1例术后5个月椎弓根钉松动断裂。3例术后2年椎弓根钉松动断裂,其中2例椎间融合者取出内固定,1例椎间未融合者重新固定并横突间植骨。4例术后2~5年出现邻近椎间盘退变,予以再次减压固定手术治疗。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TLIF术前要仔细分析病变局部解剖结构,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术中严格按手术流程细致操作,精确置入内置物并有效植骨固定,术后要适时适当功能锻炼,以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一套腰椎微创手术器械,并评估该器械在术中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体融合术(TLIF)进行腰椎翻修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 设计一套腰椎微创手术器械,并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该器械术中辅助TLIF完成腰椎翻修术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8~77岁,平均56.4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行单纯性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12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腰椎滑脱行后路腰椎椎体融合术后8例,腰椎管狭窄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后4例;共融合34节段:L4-58例,L5S16例,L4-5和L5S1双节段4例,L3-4和L4-5双节段6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采并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术后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3.0个月)随访,ODI评分由术前(70.7±12.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4.8±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64,P=0.000).临床疗效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19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甲级愈合,无发生并发症. 结论 自行研发的腰椎微创手术器械辅助TLIF行腰椎翻修术,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总出血量、治疗后VAS评分及术后总引流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总出血量、VAS评分及总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为2~6 d的例数多于对照组,而肿胀消退时间为6~10 d、10~14 d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肿胀平均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可切除病灶,恢复病变关节的活动与功能,术后结合桃红四物汤可有效减少髋关节疾病患者术后DVT的发生,降低其疼痛程度,促进创口愈合,缓解患者术后肢体肿胀,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减压手术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间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病程平均21个月(10d~7年),随访时间平均32个月(11个月~5年)。本组20例行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和钢板固定术。结果按COA标准评定,优15例,良4例,一般1例,优良率95%。结论手术干预是治疗重症或进行性加重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颈前路的彻底减压和可靠的脊椎稳定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