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4(TIM4)及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水平检测对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5例过敏性哮喘患儿分为轻、中、重度哮喘组3组,随机选取30例同期健康儿童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IM4阳性细胞占单核细胞百分率及sIgE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TIM4阳性细胞百分率及sIgE对过敏性哮喘严重程度的预测效能。结果重度哮喘组外周血TIM4阳性细胞百分率和血清s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哮喘组患儿外周血TIM4阳性细胞百分率和血清sIgE水平均较轻度哮喘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个月后,中、重度哮喘组患儿外周血TIM4阳性细胞百分率和血清sIgE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外周血TIM4阳性细胞百分率在1.935时,其约登指数最大,为0.777 8,其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诊断的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84.78%,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的阳性预测值为0.750 0,阴性预测值为0.866 7;血清sIgE水平在158.5U/L时,其约登指数值最大,为0.781 5,其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诊断的灵敏度为81.48%,特异度为82.61%,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的阳性预测值为0.733 3,阴性预测值为0.883 7。两个指标联合检测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诊断的灵敏度为92.59%,特异度为95.65%,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的阳性预测值为0.925 9,阴性预测值为0.956 5,提示二者联合检测对预测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的价值最高。结论动态监测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中TIM4阳性细胞百分率及sIgE水平有助于判断过敏性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二者联合检测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和降钙素原(PCT)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6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后及50例同期幼儿园和小学生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8、IL-10和PCT水平,结合临床相关检查资料,对检测结果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实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的t检验,<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PP组治疗前:IL-8(16.38±9.63 pg/ml)、IL-10(13.59±8.41 pg/ml)、PCT(0.68±0.52 mg/L)与对照组IL-8(4.66±3.92 pg/ml)、IL-10(5.67±3.03 pg/ml)、PCT(0.29±0.16 mg/L)浓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MPP组治疗6~8d后IL-8(5.15±4.49 pg/ml)、IL-10(6.42±5.06 pg/ml)、PCT(0.31±0.18 mg/L)浓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MPP患儿入院治疗前、治疗后血清IL-8、IL-l0,PCT含量的变化对疾病的进展和疗效有一定指导意义,提示IL-8、IL-10和PCT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炎因子IL-6和抑炎因子IL-10在重症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检测重症肺炎组和无感染患者组(对照组)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IL-6和IL-10水平。结果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和BALF中IL-6均高于对照组(t=3.410,t=4.754,P值均〈0.05),并且IL-6在BALF中显著高于血清中水平(t=2.051,P〈0.05)。单侧重症肺炎患者感染侧BALF中的IL-6和IL-10显著高于非感染侧(t=2.427,t=3.055,P值均〈0.05)。血清IL-6和IL-10都各自与BALF中IL-6和IL-10有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554和r=0.378)。结论IL-6和IL-10均参与了重症肺炎患者局部和系统中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恽琪  崔玥  张雯婷  顾猛  赵静 《临床血液学杂志》2023,(12):860-864+868
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血常规检查中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和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PH)、单核细胞(MONO)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的表达,探究其与支原体肺炎发生及患儿疾病转归的关联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8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3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和机体免疫反应进程,结合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将患儿分为3组:感染早期组(110例)、感染中期组(105例)和感染后期组(100例)。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11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健康对照组和支原体肺炎感染各组的血常规相关参数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血常规相关参数对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风险和患儿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血常规相关参数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支原体肺炎各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PLT、MPV、PCT、LYMPH、MONO、NLR、P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2007年1月~2008年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治疗方法及效果.肺炎支原体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无性别差异,以学龄前儿童多见,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呈强阳性,经过随访支原体IgM抗体逐渐下降,支原体IgG抗体逐渐上升,MP-1gG恢复期比急性期抗体滴度≥4倍以上.EB病毒IgM抗体、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弓形虫IgM抗体、腺病毒lgM抗体均为阴性.治疗时首选阿奇霉素,再结合该病所致的多器官损害的特点给以丹参、维牛素C、强力宁等药物治疗.早期使用适当的抗牛素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至7~10d.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EB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及异型淋巴细胞可以提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张宁  陆东明  顾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0):1398-140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抗体IgG、IgM和MP-DNA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技术检测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17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抗体,同时采用荧光探针PCR检测患儿咽拭子;分析MP-IgG、MP-IgM和MP-DNA在不同年龄段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阳性率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这3种检测指标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MP-DNA、MP-IgG、MP-IgM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感染组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比较MP-DNA>MP-IgM>MP-IgG;MP-IgM、MP-DNA的灵敏度较好。结论进行MP-IgG、MP-IgM两种抗体和MP-DNA检测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MP的免疫应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IL-8、MIP-1a和TNF-a在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a(MIP-1a)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在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细菌性脑膜炎发病过程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5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和40例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儿童脑脊液中IL-8、MIP-1a和TNF-a的浓度。结果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IL-8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水平与脑脊液中TNF-a水平、蛋白质含量相关;而MIP-1a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趋化因子IL-8、TNF-a在细菌性脑膜炎中起着显著上调作用,即参与了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局部炎性应答,而MIP-1a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白蛋白、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的检测,探讨其在糖尿病患者合并早期肾脏病变中的意义。方法使用德灵公司NP-100散射比浊分析仪对糖尿病合并早期肾脏病变患者尿中以上指标进行检测。统计单个指标与指标组合对糖尿病合并早期肾脏病变的检出率。结果尿液中白蛋白、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联检对糖尿病合并早期肾脏病变的检出率要比任何单一指标或某二个指标联检要高(P<0.05)。结论检测尿液中肾系列可以早期确定糖尿病患者肾脏受损部位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男患,54岁。1987年6月16日因左上腹无痛性包块迅速增大伴体质消瘦,乏力3个月来诊。平素健康。检查:体表淋巴结不肿大。触之腹平软,仅在左上腹肋缘下销骨中线至腋中线处,触及一个13×6×4cm硬性包块,轻触痛,表面凸凹不平,活动较差,无血管杂音。肝不大,化验:血,尿、便常规正常。血小板10万/L,肝功正常。B超探查:脾长20cm,厚9.6cm,宽12cm,边缘呈驼峰样改变,其内可显示多个大小不等低回音区。大者为4.3×4.0cm,小者2.0×1.5cm。B超诊断:脾脏肿物,脾淋巴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深静脉导管送检标本的病原学特征及细菌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送检的1 085例深静脉导管标本的病原学结果及细菌耐药性.结果 1 085份标本中,临床确诊发生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阳性标本281份(25.90%),检出病原菌284株,G+菌、G-菌和真菌分别占50.71%,17.25%和32.04%.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表皮葡萄球菌(22.89%)、金黄色葡萄球菌(15.14%)、白色念珠菌(12.68%)和鲍曼不动杆菌(7.3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MRScn占83.69%,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90.70%.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青霉素100%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且有全耐药菌株出现.结论 发生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多以耐药菌株为主,且病原菌的耐药性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故加强病原学监测,规范导管操作及护理,是控制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