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 ,孙颖浩等[1] 采用尿道狭窄内切开或瘢痕电切术后尿道内γ射线放疗 (总剂量 10~ 15Gy)防治复发性尿道狭窄 ,疗效满意。为探讨γ射线在临床应用剂量范围内防治尿道狭窄的作用机制 ,我们研究了γ射线体外照射对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杀伤效应。一、材料和方法1.成纤维细胞培养 :取手术切除的尿道增生性瘢痕组织 ,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2 ] 。细胞生长成片后传代培养。2 .实验分组 :取 8~ 10代指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照射前 2 4h ,以红细胞计数法计数细胞 ,按 3× 10 6个 /瓶接种到 75ml培养瓶中。随机将各瓶细胞设置为未照射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基因,制备其抗血清.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包含蛋白融合点的PSCA基因片段,经DNA测序证实后克隆至带有Trx.6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结果,经Ni-NTA树脂亲和纯化的蛋白皮下注射免疫小鼠,ELISA检测抗血清的滴度,免疫组化鉴定其特异性.结果:PCR扩增得到241 bp的目的片段,序列测定证实与GenBank上登录的序列一致;成功构建了PSCA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PSC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于相对分子质量为20.4×103处有一蛋白新生带;PSCA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后,ELISA确认抗血清的滴度>1∶4 000.抗血清检测到前列腺癌组织中PSCA的表达. 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了人PSCA融合基因片段,并制备了相应的抗血清.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N-正丁基-N-(4-羟基-丁基)亚硝胺[N-butly-N-(4-hydroxybutyl)nitrosamine,BBN](BBN)喂饲和MNU膀胱灌注方法构建大鼠膀胱癌模型,比较两种实验方法的优缺点.方法:BBN诱癌组大鼠使用0.05% BBN溶液连续喂养六周.后改用2%枸橼酸钠溶液作后续喂养22周,第28周为诱导的终点.MNU诱癌组大鼠行MNU膀胱灌注,每两周灌药1次,每次2 mg/只.共4次.第10周为诱导的终点.比较两组大鼠的成瘤率和死亡率.结果:BBN诱癌组30只大鼠喂养28周后存活16只,11只成瘤,死亡率46.7%,存活大鼠成瘤率68.8%;MNU诱癌组30只大鼠第10周存活28只,25只成瘤,死亡率6.7%,存活大鼠成瘤率89.3%.结论:利用MNU行大鼠膀胱灌注的方法构建大鼠膀胱癌模型,具有成瘤时间短、成瘤率高、大鼠死亡率低等特点,优于BBN喂饲大鼠成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因芯片和组织芯片在前列腺癌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癌是老年人疾病 ,占美国男性主要死亡原因第二位 ,近年来国人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 。临床上亟待一种敏感的技术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治疗、演进趋势及预后进行评价 ,增加对前列腺癌本质的认识。新近发展的高通量基因表达分析平台———基因芯片及组织芯片技术 ,具有多样品并行处理能力 ,分析速度快 ,所需样品量少 ,污染少 ,现已用于前列腺癌的基因诊断、基因表达及寻找新基因等研究领域。我们对基因芯片和组织芯片技术在前列腺癌基因诊断研究方面的初步应用简要综述如下。一、基因芯片、组织芯片技术及其原理基因芯片 (g…  相似文献   
5.
采用Ⅳ型胶原酶消化大鼠膀胱粘膜上皮,可快速获得大量活性高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细胞接种后1—2d贴壁生长,5—7d增殖明显,8—10d融合成片。培养的上皮细胞光镜下呈扁平多边形、单层排列:免疫组化显示95%以上的上皮细胞角蛋白抗体染色阳性;电镜下细胞表面可见大量微绒毛。大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为细胞功能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RECK基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2 )在前列腺癌组织及正常前列腺中的表达 ,探讨RECK基因在前列腺癌发生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组织总RNA ,采用RT PCR法检测RECK及MMP 2mRNA的表达 ;抽取组织总蛋白 ,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RECK蛋白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RECKmRNA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织 (P <0 .0 1) ,MMP 2mRNA含量则明显升高 (P <0 .0 1)。前列腺癌组织中RECK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 (P <0 .0 5 )。结论 RECK基因可抑制MMP 2的表达 ,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的发生及转移 ,是一种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7.
人类前列腺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人类前列腺癌裸鼠原位肿瘤模型,为前列腺癌的研究提供有用的工具。 6方法 将 2×106 PC 3细胞注射于 10只BALB/c裸小鼠背部靠近腋窝处。8周后,取出背部肿瘤,剪成小块,种植于 20只裸鼠前列腺背侧叶被膜下,缝合包埋固定。9~12周后处死裸鼠,对前列腺和相关器官进行检测,确定肿瘤生长和转移情况。 结果 18只 (90% )裸鼠前列腺生长出肿瘤, 17只肿瘤直径>1. 5cm。12只因梗阻出现膀胱扩张和肾积水, 10只出现腹膜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4只出现肺转移, 1只肝转移,无骨转移。病理切片可见大部分腺体被肿瘤细胞破坏,细胞胞核浓染,呈多形性,可见异常分裂相;转移淋巴结的皮质和髓质被肿瘤细胞占据。 结论 外科原位移植技术建立的前列腺癌模型,较好地保留了肿瘤细胞的生物学习性,生长快,局部侵犯范围较广,有较高的淋巴转移和肺转移率,是较理想的前列腺癌异种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8.
裸鼠前列腺原位移植PC3肿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阐明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肿瘤与宿主的关系、癌侵袭与转移的过程和治疗措施有效性的实验基础。为此,我们以有关研究为参考[1],将PC3细胞在免疫缺陷小鼠背部皮下形成肿瘤,进而采用外科原位移植技术将肿瘤组织块种植于裸鼠的前列腺背侧叶,建成前列腺原位肿瘤模型,旨在为进行前列腺癌的研究提供有用的工具。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4~6周龄雄性BALB/C裸小鼠30只,20~22g,SPF级,由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0只用于背部皮下种植,20只用于前列腺原位种植。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长海医院中心实验室冻存。2.皮下种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再次经尿道电切术(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7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分别接受单次经尿道电切术(TUR)联合膀胱内灌注化疗(单次TUR组,n=38)或单次TUR、ReTUR联合膀胱内灌注化疗(ReTUR组,n=38).观察ReTUR组患者首次TUR术后肿瘤残存率和ReTUR术后重新分期率;首次TUR术后次日起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结果 ReTUR组患者首次TUR术后肿瘤残存率为31.6%,ReTUR术后重新分期率为10.5%.ReTUR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单次TUH组患者(2.8%和21.1%,P<0.05).结论 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可发现首次TUR术后的残存肿瘤,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人IL 2基因转染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及其表达的可行性,为膀胱癌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膀胱灌注的方法将重组腺病毒AdhIL-2灌入大鼠膀胱内,分不同时间段获取大鼠膀胱黏膜组织,利用RT PCR的方法检测hIL-2基因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腺病毒介导hIL-2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中得到有效表达,基因表达持续时间达到7天.结论:腺病毒是一种有效介导基因的工具,hIL-2在膀胱上皮细胞中的持续表达为膀胱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