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15例氯胺酮麻醉的Wistar大鼠利用皮层内微刺激技术测定了躯体的运动皮层代表区。电刺激为350Hz的阴极串脉冲,电流最大值限为80μA。结果表明大多数皮层点诱发对侧肌肉反应。虽然代表区的大小有很大个体差异,分区的相对位置是恒定的。但在分区内部未见分域排列。部分大鼠存在前部前肢区,但无一例发现前部后肢区。比较文献结果提示Wistar大鼠的运动皮层的分化程度比Long-Evans黑顶鼠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目的是探讨在成年大鼠初级体感皮层(SI)内进行局限损毁能否引起损毁区周围的代表区重组。在氯胺酮麻醉下用微电极技术测定隐神经代表区(SAR)和坐骨神经代表区(SCR),然后用铂电极对SAR进行选择性电解损毁。三至四周后进行重复测定。结果表明,在14例所观察的大鼠中,9例在原损毁区以外发现新生的SAR,其面积为0.20±0.08mm2。这表明成年大鼠SI神经元在中枢损伤后具有一定的重组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