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慢性高眼压兔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成年健康新西兰雌性大白兔随机分为去势组和假去势组.去势组切除两侧卵巢,假去势组仅切除卵巢周围部分脂肪组织.利用前房注射复方卡波姆建立兔慢性高眼压模型.采用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视网膜组织中凋亡细胞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造模后4、6、8周,去势组较假去势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视神经纤维层和内核层变薄;TUNEL阳性细胞表达均较假去势组高(t=3.285,4.012,3.624;P值均<0.01);视网膜bcl-2表达均较假去势组低(t=4.256,3.867,3.459;P值均<0.01);bax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均较假去势组高(t=3.211,3.625,3.253;P值均<0.01).bcl-2的表达与TUNEL的表达呈负相关,凋亡细胞随着bcl-2的表达增多而减少,bcl-2抑制了凋亡的发生.bax的表达与TUNEL的表达呈正相关,凋亡细胞随着bax的表达增多而增多,bax诱导了凋亡的发生.结论 雌激素对慢性高眼压兔视网膜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这一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减少视网膜组织中的凋亡细胞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慢性高眼压兔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成年健康新西兰雌性大白兔随机分为去势组和假去势组.去势组切除两侧卵巢,假去势组仅切除卵巢周围部分脂肪组织.利用前房注射复方卡波姆建立兔慢性高眼压模型.采用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视网膜组织中凋亡细胞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造模后4、6、8周,去势组较假去势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视神经纤维层和内核层变薄;TUNEL阳性细胞表达均较假去势组高(t=3.285,4.012,3.624;P值均<0.01);视网膜bcl-2表达均较假去势组低(t=4.256,3.867,3.459;P值均<0.01);bax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均较假去势组高(t=3.211,3.625,3.253;P值均<0.01).bcl-2的表达与TUNEL的表达呈负相关,凋亡细胞随着bcl-2的表达增多而减少,bcl-2抑制了凋亡的发生.bax的表达与TUNEL的表达呈正相关,凋亡细胞随着bax的表达增多而增多,bax诱导了凋亡的发生.结论 雌激素对慢性高眼压兔视网膜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这一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减少视网膜组织中的凋亡细胞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简称超乳联合房角分离)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房角粘连情况将238例患眼分为 A组(房角粘连关闭≤180°)72眼,随机分为2亚组,分别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简称单纯超乳)、超乳联合房角分离;B组(180°<房角粘连关闭≤270°)106眼,C组(房角粘连关闭>270°)60眼,均随机分为2亚组,分别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房角、视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视力,238眼中14眼视力无变化或下降,超乳联合房角分离中仅2眼视力无提高,无1例视力下降.眼压,A组,房角分离组眼压明显低于单纯超乳亚组(P<0.01),不同时相之间眼压无差别(P>0.05);B组,房角分离亚组与三联亚组眼压存在差别(P<0.05),不同时相之间眼压存在差别(P<0.01),1个月后趋于稳定,房角分离亚组低于三联亚组;C组,房角分离亚组平均眼压稍低于三联亚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角变化,房角分离的119眼术后1 月房角镜及超生生物显微镜检查房角均不同程度开放;对照组术后部分患者房角重新开放.房角分离患者视野,A组、B组术后视野平均光敏度(mean sensitivity,MS) 较术前显著性增高( P<0.01),视野指数(mean defect,MD)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组术后MS较术前有下降趋势,MD较术前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房角粘连关闭≤180°者,仅行单纯超乳就可控制眼压;180°<房角粘连关闭≤270°,超乳合并房角分离优于三联;房角粘连关闭>270°的患者,超乳合并房角分离与三联眼压控制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前后昼夜眼压波动情况以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变化;并探讨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与眼压波动的关系.方法 对26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间歇期患眼,26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眼,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前后分别进行昼夜眼压测量(选择时间点为14:00、18:00、22:00、2:00、7:00、10:00)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测量(选择时间为10:00 、18:00).结果 患眼6个时间点均有降眼压效果,且各个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10:00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 (P<0.05),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降低(P<0.05),眼压和RI呈正相关(r=0.85,t=3.726,P<0.05);18:00 ,PSV增加不明显(P>0.05),EDV增加(P<0.05),RI有所降低(P<0.05),眼压和RI正正相关(r=0.76,t=3.672,P<0.05);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10:00 ,PSV、EDV均增加(P<0.05),RI有所降低(P<0.05),眼压和RI呈正相关r=0.78,t=3.543,P<0.05);18:00 ,PSV、EDV均增加(P<0.05), RI降低(P<0.05),眼压和RI呈正相关(r=0.88,t=3.782,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或缓解期以及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行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术后眼压整体水平下降,眼压波动幅度降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也减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灌注增加,血液供应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泪囊突出是一种罕见的眼、鼻相关性疾病,此病源发于先天性泪道系统阻塞,但所占比例很低。先天性泪道阻塞常见的阻塞部位为鼻泪管远端的Hasner瓣膜,胚胎发育后期直至胎儿出生后Hasner瓣膜未能发育开放,先天性泪囊突出的发病基础即为鼻泪管远端阻塞同时,伴有泪总管(上下泪小管汇合处)开口处的功能性或机械性阻塞,当鼻泪管两端双向阻塞时,由于胚胎期羊水等物质蓄积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先天性泪囊突出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探讨泪道探通治疗先天性泪囊突出的临床效果及时机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保定市儿童医院的18例(20眼)先天性泪囊突出病例,总结先天性泪囊突出的临床特点,分析泪道探通治疗保守无效的先天性泪囊突出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时机。结果18例(20眼)先天性泪囊突出患儿,男性患儿10例(11眼),女性患儿8例(9眼),平均年龄10.6 d。通过泪囊区按摩、泪道冲洗、患眼局部应用抗生素眼药水等保守方法治疗,治愈6眼,保守治疗无效者行泪道探通术;经一次泪道探通术治愈的患眼为12眼;经二次泪道探通治愈的患眼为2眼。结论对保守治疗无效的先天性泪囊突出患儿行泪道探通治疗能达到满意恢复效果,早期手术干预治疗能很大程度预防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迁延不愈及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儿童迁延不愈和复发性泪囊炎86例118只眼,采用泪囊区按摩、泪道冲洗、泪道探通等方法治疗后患儿仍有溢泪及分泌物,其中男52例72只眼,女34例46只眼,年龄4月~3岁1月,平均年龄7.60个月,采用Ritleng泪道插管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愈78例108只眼,好转8例10只眼,有效率100%,治愈率91.53%.结论 对儿童迁延不愈及复发性泪囊炎行Ritleng泪道插管术,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鼻泪管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分析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鼻泪管发育的解剖特征。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09/2020-09就诊于保定市儿童医院眼科的单侧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84例84眼,行鼻泪管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测量双侧鼻泪管起始段、中段、末段骨性鼻泪管的横径、前后径,观察分析鼻泪管发育的解剖特征。

结果:鼻泪管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儿童先天性鼻泪管阻塞鼻泪管发育的解剖特征。纳入患儿患侧起始段骨性鼻泪管横径4.63±0.92mm,前后径6.03±1.08mm,中段骨性鼻泪管横径4.02±0.88mm,前后径5.42±1.10mm,末段骨性鼻泪管横径4.26±0.93mm,前后径5.66±1.02mm,健侧起始段骨性鼻泪管横径4.12±0.78mm,前后径5.60±1.02mm,中段骨性鼻泪管横径3.92±0.86mm,前后径5.24±1.04mm,末段骨性鼻泪管横径4.30±0.98mm,前后径5.52±1.04mm,骨性鼻泪管起始段患侧较健侧横径、前后径均扩大(P<0.01),骨性鼻泪管中段和末段患侧较健侧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患侧骨性鼻泪管发育较健侧存在差异,患侧起始段扩张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眼病,表现为出生后分泌物增多,结膜囊内,尤其是内眦部可有黏液脓性分泌物,伴溢泪,压迫泪囊区可有黏液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部分患儿泪囊区肿胀.按摩泪囊部位、泪道冲洗、泪道探通及泪道插管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一些残膜较厚、黏液脓性分泌物较多的患儿及年龄较大的患儿,即使行泪道探通术后,部分患儿仍有溢泪和(或)分泌物,冲洗泪道仍有冲洗液全部或部分反流.对此类新生儿泪囊炎患儿,我们采用Ritleng泪道插管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就诊并诊断为急性泪囊炎患儿的病因,并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观察疗效。在28例(28眼)急性泪囊炎患儿中,病因包括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先天性泪囊突出、先天性骨性鼻泪管发育异常及先天性泪囊憩室,分别给予泪道探通手术、先天性泪囊突出造袋手术、鼻窦内窥镜引导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和泪囊憩室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急性泪囊炎患儿未见再次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