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长链脂肪酸氧化酶LCHAD在妊娠中期子痫前期样改变母鼠和胎鼠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分布.方法 将C57BL/6J孕鼠于孕1id皮下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建立子痫前期样模型,同时设立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妊娠对照组,模型鉴定成功后,于孕14 d进行标本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母鼠及胎鼠组织中LCHAD蛋白的分布和表达状况.结果 孕14 d实验组平均动脉压(115.6±3.3)mmHg(1 mmHg =0.133 kPa)和尿蛋白(97.0±4.3)μg·g体质量-1·24h-1较对照组平均动脉压(96.2±4.9)mmHg和尿蛋白(60.8 ±4.9) μg·g体质量-1·24 h-1显著升高(P<0.05).在两组动物中均可见到母鼠肝、肾、心、胎盘组织中LCHAD蛋白呈阳性表达,实验组母体肝、胎盘LCHAD的IA值强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胎鼠的肝、肾、心、肺和神经视网膜组织中,两组均有LCHAD表达,但I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中期LCHAD蛋白在母鼠和胎鼠重要器官均广泛表达分布,在妊娠期LCHAD与母体能量代谢、胎盘的发育及胎儿生长发育有关;子痫前期样改变时母体肝脏和胎盘的LCHAD表达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和抗磷脂综合征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对滋养细胞内脂质沉积的不同影响。方法采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PE组)、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PE-HELLP组)及抗磷脂综合征(APS组)的不同病理妊娠血清和正常妊娠孕妇(NC组)血清孵育体外原代培养人绒毛滋养细胞和细胞系HTR8/SVneo。ELISA法检测血清中CHO、TG和FFA含量;脂肪特殊染色检测细胞内脂滴沉积。结果E-PE组和APS组中血清FFA水平和滋养细胞内脂滴沉积均明显高于PE-HELLP组及NC组(P〈0.05);PE-HELLP组中血清FFA水平和滋养细胞内脂滴沉积高于NC组(P〈0.05)。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滋养细胞内脂质沉积量呈正相关(R=0.8669、0.8435、0.7734,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HELLP和APS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复发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住院并结束妊娠的有过子痫前期病史的82例临床病例资料,按照此次妊娠有无子痫前期复发分为复发子痫前期组(RPE组)和未复发子痫前期组(NRPE组),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子痫前期总体发病率为6.6%(1182/17939),82例有子痫前期病史者,再次妊娠子痫前期复发率为45.1%(37/82)。分析子痫前期复发影响因素:母体基础状况:有子痫前期病史的82例中,43.9%(36/82)合并内科疾病,其中以合并慢性高血压者最多,为34.1%(28/82)。RPE组合并内科疾病者(67.6%,25/37)、合并慢性高血压者(54.1%,20/37)均明显高于NRPE组[24.4%(11/45)、17.8%(8/45)],P<0.001、P=0.001。前次妊娠子痫前期发病情况:RPE组前次妊娠最高收缩压[180.0(160.0~200.0)mmHg]和最高舒张压[110.0(100.0~129.0)mmHg]均明显高于NRPE组[166.0(150.0~180.0)mmHg、100.0(98.5~120.0)mmHg],P=0.009、0.004。RPE组前次最高收缩压为140~159mmHg者所占比例(13.5%,5/37)低于NRPE组(35.0%,14/40)(P=0.029),前次最高收缩压≥160mmHg者所占比例(86.4%,32/37)、前次最高舒张压≥110mmHg者所占比例(59.5%,22/37)、前次为重度高血压者所占比例(73.0%,27/37)均明显高于NRPE组[62.5%(25/40)、32.5%(13/40)、42.5%(17/40)],P=0.016、0.018、0.007。产前检查情况:RPE组中规律产前检查者所占比例(64.9%,24/37)、三级医院规律产前检查者所占比例(40.5%,15/37)均明显低于NRPE组[86.7%(39/45)、86.7%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链游离脂肪酸对胎盘滋养细胞线粒体β氧化循环长链三羟基酰基辅酶A脱氢酶(LCHA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影响,以及对甲基化修饰的时间效应.方法 体外培养原代人绒毛滋养细胞及HTR-8/SVneo永久性人滋养细胞,研究组采用长链游离脂肪酸孵育滋养细胞(LC-FFA组),并以短链游离脂肪酸(SC-FFA组)和中链游离脂肪酸(MC-FFA组)作为不同链长游离脂肪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无脂肪酸(F-FFA组).分别在孵育24、48及72 h收集细胞并提取DNA.在LCHAD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 000 bp区域内序列预测CpG岛位置,设计甲基化检测位点和引物.采用Sequenom MassArray甲基化DNA定量分析平台检测不同组CpG岛各CpG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后进行各甲基化位点和CpG岛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LCHAD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 000bp区域内的17个CpG位点中获得11个位点(65%)的甲基化程度,8个为单独位点,3个为复合位点(-984、-960、-899、-853、-811、-796、-774、-727、-615、-595、-579).在不同研究组中每个位点的甲基化变化程度各不同,其中-899位点变化最明显.(2)LCHAD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变化分析:①长、中链游离脂肪酸对LCHAD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影响伴随时间的延长呈现升高趋势:LC-FFA组孵育72 h(0.55±0.08)比孵育48 h(0.35±0.12)及24 h(0.31±0.04)均明显升高(P<0.05),48 h虽比24 h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FFA组孵育72 h(0.44±0.05)比孵育24 h(0.31±0.04)明显升高(P<0.05).②不同链长游离脂肪酸在不同作用时间影响LCHAD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比较:LC-FFA组孵育72 h的甲基化程度比MC-FFA、SC-FFA组及F-FFA组的72、48及24 h均明显升高(P<0.05).(3)作用72 h游离脂肪酸对LCHAD基因启动子区11个CpG位点甲基化程度影响比较:在LC-FFA组和MC-FFA组-899位点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点(P<0.05).(4)长链游离脂肪酸对LCHAD基因启动子区-899位点甲基化程度影响伴随时间的延长呈现升高趋势(P<0.05).LC-FFA组孵育72 h比MC-FFA、SC-FFA组及F-FFA组的72、48及24 h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长链游离脂肪酸比中链和短链游离脂肪酸呈现较大的滋养细胞LCHA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修饰作用,并伴随作用时间延长表现出明显的时间依赖效应;甲基化程度改变主要发生在LCHAD基因启动子区-899位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