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环孢素A(Cs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c-fos表达增加的作用,借以探讨CsA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肥厚的机制。方法 用Bradford比色法测量心肌细胞总蛋白的含量;用Western Blot方法定量测定心肌细胞c-fos蛋白含量。结果 ①AngⅡ可明显增加心肌细胞的蛋白总量,CsA可以浓度依赖地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蛋白含量的增加;②AngⅡ可诱导rfos蛋白表达增加,CsA可浓度依赖性抑制AngⅡ的这一作用。结论 CsA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抑制AngⅡ引起的心肌细胞c-fos蛋白表达增加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甲砜霉素浓度的RP-HPLC法.方法:以Hypersil ODS C18(1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5 nm,柱温35℃,血清样品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结果:甲砜霉素在0.05~20.00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高、中、低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5%,100.10%,100.30%;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L-1.结论:该方法精密、准确,可用于甲砜霉素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拔葜抗炎作用及对炎症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拔葜抗炎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观察拔葜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炎症组织和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结果:拔葜灌胃给药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正常大鼠和去肾上腺大鼠足肿胀,150g/kg拔葜可降低肿胀足爪组织中PGE2及血清中NO、MDA含量,90、150g/kg拔葜可降低肿胀足爪组织中NO含量。结论:拔葜可能通过影响炎症介质释放而起到抑制角叉菜胶性大鼠足肿胀作用。  相似文献   
4.
泰脂安与半量辛伐他汀联用对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泰脂安与半量辛伐他汀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并发高血脂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3组泰脂安加辛伐他汀10 mg组(A组)40例,口服泰脂安胶囊0.9 g,tid,同时睡前服用辛伐他汀10mg;辛伐他汀20 mg组(B组)40例,睡前服用辛伐他汀20 mg;泰脂安加辛伐他汀20 mg组(C组)40例,口服泰脂安胶囊0.9g,tid,同时睡前服用辛伐他汀20 mg.3组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TC、TG、LDL-C依次下降28.8%,18.2%,26.3%,B组依次下降29.4%,19.4%,24.6%,C组依次下降31.8%,20.6%,28.2%,3组HDL-C升高分别为23.5%,29.4%,29.8%,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A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而B组和C组分别有7.5%和5%的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结论对糖尿病并发高血脂患者的血脂异常,泰脂安与辛伐他汀10 mg·d-1联用同辛伐他汀20 mg·d.单用或与泰脂安联用具有相似的调脂作用,但前者可减轻辛伐他汀20 mg·d-1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三硝基丙酸(3-NPA)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兔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4只新两兰大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组(3-NPA组)和阻滞剂组(5-HD)组),每组8只.5-HD组在开胸前24 h通过耳缘静脉注射特异性线粒体NIP敏感钾通道阻滞剂5-羟基癸酸(5 mg·kg-1),C组和3-NPA组注射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10 min后3-NPA组和5-HD组注射3-硝基丙酸(3mg·kg-1),C组注射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通过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三组缺血 30 min再灌注120 min.检测再灌注120 min后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榆验.结果 3-NPA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低于其它C组[(0.26±0.07)vs.(0.45±0.09),P<0.01]和5-HD组[(0.26±0.07)vs.(0.40±0.07),P<0.01];C组和5-HD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0.45±0.09)vs.(0.40±0.07),P>0.05].3-NPA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小于C组[(27.72±5.18)vs.(45.91±10.54),P<0.01]和5-HD组[(27.72±5.18)vs.(43.44±7.33),P<0.01].3-NPA组bcl-2表达高于另外两组[(0.123±0.046)vs.(0.079±0.019),(0.080±0.019),P<0.05],而Bax明显低于另外两组[(0.095±0.020)vs.(0.14±0.05) and(0.15±0.05),P<0.05].结论 3-NPA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良好的扰凋亡作用,这与其开放断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聚卡波菲钙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把符合罗马Ⅲ标准的36例C-IB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聚卡波菲钙片2片,tid,18例)和对照组(安慰剂2片,tid,18例)。研究包括1周基线期和4周治疗期。主要疗效指标为每周C-IBS总体症状的评分,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每周便秘、腹部不适/疼痛、腹胀、排便次数、排便费力及排便不尽感的严重程度评分。同时观察治疗期的不良事件。结果:聚卡波菲钙治疗后,患者每周C-IBS总体症状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且改善等级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其余各症状组间比较无差异。治疗第3周和第4周治疗组患者便秘严重程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其余症状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研究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聚卡波菲钙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缓解C-IBS症状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人血浆中西洛他唑含量,并研究西洛他唑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ODS-2(4.6 mm×150 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5∶55),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西洛他唑在25~2 00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血浆最低检测浓度为10μg·L-1,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6%,在3种不同浓度下,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71%,102.03%和99.01%。人体药动学研究表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 3.7 h,ρmax749.2μg·L-1,AUC0~48 10 088.5μg·h·L-1,t1/2α 2.5 h,t1/2β11.9 h。结论此法简便、灵敏、准确、稳定,可用于药物分析,其药动学参数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激动剂克仑特罗对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受磷蛋白磷酸化的作用。方法测定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变化的时间曲线。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受磷蛋白在Ser16和Thr1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克仑特罗增加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以及细胞内cAMP水平。克仑特罗还可促进受磷蛋白在Ser16位点的磷酸化,并被选择性β2-AR阻断剂ICI 118551和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Rp-cAMP所阻断。克仑特罗还可促进受磷蛋白在Thr17位点的磷酸化。结论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β2-AR激动剂克仑特罗可促进受磷蛋白在Ser16和Thr17位点的磷酸化,并可能参与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罗伐他汀.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从结构特征与优势、抑酶活性及肝细胞选择性、药效学、药动学、临床研究、安全性6个方面的内容对该药进行综合性评述.结果:该药不仅具有强力的HMG-CoA还原酶抑制活性,而且这种作用还呈肝细胞选择性.其药效学、药动学性质优异,安全性高.结论:罗伐他汀是一个颇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他汀类降脂药物.  相似文献   
10.
2001~2003年我院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曾莹  韩召敏  张江兰 《中国药师》2004,7(11):888-889
目的: 对抗感染药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对2001~2003年我院发生的由抗感染药引起的ADRs 511例进行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引起的ADRs涉及范围较广品种多,其中以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引起的ADRs最多(249例),ADRs以变态反应最常见(340例),静脉用药最多(491例),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结论: 抗感染药较高的ADRs发生率与抗感染药的滥用密切相关,应引起对抗感染药滥用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