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临床上对前牙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方法有许多种 ,我们利用复合树脂对前牙大面积缺损进行修复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方法操作简便 ,一次完成且美观逼真 ,为临床修复前牙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 172例患者 2 15颗前牙 ,牙冠缺损达 1/ 3~ 1/ 2。  相似文献   
2.
王建宁  杨纲领  韩凉 《中国医刊》2012,47(11):91-94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及致病岛Rag基因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 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的134个龈沟液样本,另选牙龈健康者的28个龈沟液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技术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及致病岛Rag基因,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及致病岛Rag基因在不同病变位点的分布.结果 经16S r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病变位点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率为73.13%,对照组阳性率为46.43%,牙周炎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多重PCR检测,111个P.gingivalis阳性的龈沟液样本中,共扩增出Rag基因的有88例,阳性率为79.27%.结论 牙龈卟啉单胞菌及致病岛Rag基因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隐形义齿修复2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凉 《中国医刊》2002,37(3):40-40
隐形义齿又称弹性义齿 ,是利用一种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高弹性、抗折力强、无毒无味的可摘义齿 ,它具有美观、仿真、仿生、隐蔽性强的特点 ,受到口腔修复医师的欢迎。自 1998年 ,我们制作了 2 13例隐形义齿修复体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患者 2 13例 ,年龄 18~ 67岁。共 2 13件义齿 ,其咬合关系正常 ,基牙稳固 ,缺隙大小合适。单个前牙缺失 96件 ,单个后牙缺失 36件 ,两个以上前牙缺失 64件 ,两个以上后牙缺失 17件。2 材料与方法2 .1 牙体制备 按照基牙制备的原则制备 ,缺失区可保留 5°以内的基牙倒凹 ,后牙缺失按铸造颌支托要求制…  相似文献   
4.
背景: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一种新型的真皮替代物,用于组织缺损的修复,但对于脱细胞真皮基质在长期生物学转归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规律,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观察体内胶原网架长期生物学转归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1只用于制备脱细胞真皮基质.取84只大鼠,于脊柱左侧作一深至深筋膜表面、面积为2.5 cm×2.5 cm的创口,回植脱细胞真皮基质至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背部皮下,以对侧正常皮肤做对照.于术后3,5,7,10 d,2,3,4,6,8,10周,4,6,8,10个月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 d时开始出现阳性表达,并于10 d达到峰值,4周后趋于稳定,8周后各组未见明显变化,与正常皮肤表达一致.提示在脱细胞真皮基质长期的生物学转归过程中,脱细胞真皮基质的改建首先从周边开始逐渐向中央迁移,并于6~8周后改建趋于稳定,被视为自身组织,并参与机体正常组织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安氏Ⅱ1错矫治前后咬合功能状况的变化,借以评价正畸治疗对咬合接触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分析本研究对安氏Ⅱ1错咬合稳定重建的可靠程度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08-2012年来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1错患者30例,用T-scan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记录患者矫治前后最大牙尖交错位的力总值(TOF)、力不对称指数(AOF)、力中心点位置(COF)、力中心点的最大位移(MMCOF)、闭合时间(TO),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Ⅱ1错患者矫治后TOF高于矫治前(P<0.01);矫治后COF距上颌中线的距离与矫治前相比减小(P<0.01);矫治后AOF、MMCOF、TO均低于矫治前(P<0.01)。结论正畸治疗能够改善安氏Ⅱ1错患者的力水平及平衡性;T-scan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能够客观、真实、准确的显示咬合接触状态,其测量结果可作为临床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韩凉  张胜楠  朱山成 《山东医药》2012,52(35):61-62
目的为解决牙体组织损伤的自愈性修复、牙本质过敏症等临床问题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选择酸蚀离体牙,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处理后浸入模拟体液(SBF)中,37℃恒温水浴箱中孵育7 d,样品经冷冻干燥处理成形。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处理后离体牙分别进行形貌观察、元素性质确定和谱图测定。结果在SBF中孵育后酸蚀牙表面生成了磷灰石晶体。结论通过摄取SBF中的钙磷离子,酸蚀离体牙表面在海藻酸钠/壳聚糖引导下可以生成羟基磷灰石晶体。  相似文献   
7.
摘要 背景: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一种新型的真皮替代物,用于组织缺损的修复,但对于脱细胞真皮基质在长期生物学转归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规律,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目的:观察体内胶原网架长期生物学转归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规律。 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1只用于制备脱细胞真皮基质。取84只大鼠,于脊柱左侧作一深至深筋膜表面、面积为2.5 cm×2.5 cm的创口,回植脱细胞真皮基质至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背部皮下,以对侧正常皮肤做对照。于术后3,5,7,10 d,2,3,4,6,8,10周,4,6,8,10个月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 d时开始出现阳性表达,并于10 d达到峰值,4周后趋于稳定,8周后各组未见明显变化,与正常皮肤表达一致。提示在脱细胞真皮基质长期的生物学转归过程中,脱细胞真皮基质的改建首先从周边开始逐渐向中央迁移,并于6~8周后改建趋于稳定,被视为自身组织,并参与机体正常组织代谢过程。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脱细胞真皮基质;吸光度;免疫组织化学;转归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7.020  相似文献   
8.
我们将金属烤瓷桩冠修复体用于40例患者的前牙双尖牙修复,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0例(47牙),年龄17~49岁。前牙41颗,双尖牙6颗;其中前牙唇侧倾斜3颗,前牙扭转1颗,牙外伤27颗,牙体部分冠折达龈下1~2mm6颗,龋病16颗,牙体组织部分破坏达龈下3mm...  相似文献   
9.
牙槽嵴低平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是临床上常见又困难的病例。低平的牙槽嵴因表面黏膜薄弱,易产生压痛,而且固位不良、义齿不稳定,直接影响到修复的效果。对于这类患者我们在义齿制作时,常采用传统的非解剖式人工牙,义齿在功能运动时所受侧向力减少,有益于义齿稳定,但因为无牙尖斜度,咀嚼效率较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倾向于应用改良殆型人工牙制作全口义齿,希望提高咀嚼效能。  相似文献   
10.
问:我有一部分牙齿脱落,剩余牙齿有些松动,请问如何镶假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