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1.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87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自拟清热利湿、解毒、祛瘀退黄中药治疗,并中药灌肠.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用药安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正>肝硬化腹水在中医学属"臌胀"病症范畴,是以腹部胀大,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腹壁青筋显露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因饮食不节,情志所伤,血吸虫感染,黄疸,积聚失治,肝病或蛊虫病日久,阻碍气血水液运行。病位在肝、脾,久则伤肾。病程较长,是一个慢性发展、反复波动、迁延难愈或易复发性的疾病。若治疗护理不当,易合并腹腔感染、肝肾综合征而危及生命,因此,做好病情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分析中医分阶段辨证治疗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医分阶段辨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分阶段辨证方式治疗肝病治疗效果显著,可加速患者病情康复,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爱萍  金益强 《中医药导报》2007,13(1):76-77,89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能明显改善临床证候,延缓肾功能恶化,延长生存期,减少每周透析次数。文章综述近年治疗研究进展和名医经验,并提出深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由于其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并经确诊时已属于晚期,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预后较差.射频消融是近年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微创新技术,它具有安全可靠、痛苦少、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患者术后3~5年存活率可与手术切除相媲美.现将我科近两年来在B超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89例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艾滋病患者49例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治疗给予抗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中药治疗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技术方案为基础,对患者实行辩证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49例患者中治疗效果达到显效32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1.84%。患者在治疗前后其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CD 4+T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明显减轻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六百汤治疗顽固性肺结核4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六百汤治疗顽固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顽固性肺结核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2SHRZ(E)/4HR;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六百汤治疗,疗程均为2~6月。[结果]对顽固性肺结核的治疗,在一般抗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六百汤取得了明显疗效,总有效率为82.9%。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人体后终身潜伏体内,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其中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参与这一过程.HCMV感染后能在体内持续存在很大程度上与机体细胞免疫长期争斗有关,在感染早期,机体的自然杀伤细胞首先进行免疫应答,之后T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过程,以上针对HCMV的细胞免疫均能在不同时期控制HCMV的复制和增殖...  相似文献   
9.
自人巨细胞病毒(HCMV)进入宿主体内后机体免疫系统便试图清除和限制之,但HCMV却能长期潜伏于宿主细胞内并发生有条件的复制和增殖。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HCMV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逐渐下降,以至最终出现衰竭。这一免疫衰老现象背后的原因一直扑朔迷离,难以明晰。可能与HCMV潜伏感染特定细胞后的持续抗原暴露,致使NK、T、B细胞数量及亚群的失衡,继而引起免疫功能减弱以至最终衰竭等因素相关。而这一免疫衰老过程中记忆性T细胞的扩张是其主要特征性改变,同时伴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变化,而引起这些变化的背后主要有T细胞受体(TCR)变异、共刺激通路障碍、端粒酶缩短、表观遗传学调控异常等关键分子事件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