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农民工防治艾滋病行为干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农民工流动人口是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主要目标人群,对农民工艾滋病的有效干预能起到扼制艾滋病扩散的作用,对农民工的干预模式主要有宣传教育、现场培训、提供行为改变的条件及实施行为改变措施等,探讨针对农民工群体艾滋病干预模式对扼制艾滋病的蔓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的流行情况,为当地政府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靖西县2004~2009年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0年累计报告肝炎7 859例,年均发病率为222.16/10万,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143.35、131.20、196.24、198.27、308.12、343.94。7 859例病人中,甲肝190例,乙肝7 257例,丙肝116例,戊肝4例,未分型肝炎292例;农民占71.56%,学生占10.01%,公职人员占7.90%,工人占2.77%,家政、家务及待业占2.44%,散居儿童占1.58%,商业服务人员占1.09%,托幼儿童占0.62%,其他占2.03%。肝炎年均发病率(/10万),男性为279.10,女性为162.25;0~14岁为89.02,15~34岁为411.35,35~54岁为206.36,≥55岁为145.77;19个乡镇为108.36~485.21。[结论]靖西县2004~2009年肝炎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仍然以乙肝为主。  相似文献   
3.
韦彬 《中外医疗》2016,(10):111-113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与甲泼尼龙联合短程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4年12月该院诊断为急性脊髓炎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甲泼尼龙治疗,研究组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肌力改善时间、排尿功能恢复、自行下地行走时间;②研究组和对照组急性脊髓炎的治疗疗效.结果 研究组肌力改善时间、排尿功能恢复、自行下地行走时间、治疗疗效分别为(6.3±2.1)d、(11.3±2.7)d、(16.4±4.2)d、88%;对照组分别为(10.9±3.6)d、(15.4±3.6)d、(22.3±6.4)d、66%,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研究认为丙种球蛋白与甲泼尼龙联合短程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用针刺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结果:失眠均有明显好转,总有效率93.33%。结论:针刺配合药物穴位注射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位于中越边境的靖西县2004-2009年梅毒、淋病、艾滋病感染及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订性病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09年的梅毒、淋病、AIDS/HIV病例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人口数为61.7万,近6年报告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共767例,人群发病率为21.6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其中淋病118例、梅毒595例、艾滋病11例(死亡6例)、HIV阳性43例(死亡10例)。以上3种疾病高发年龄在15~44岁年龄组,占总发病率的68.06%。农民发病人数占59.06%。梅毒病例数2007年后增多明显。自1997年发现HIV感染者后,2004-2009年AIDS/HIV患者每年有所增加,病死率呈逐年上升,平均病死率为29.63%。结论该县2004-2009年梅毒患者增加较快,AIDS/HIV阳性病例有所增多,防治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患者发病后12~18个月出现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相关因素,并建立诊断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分析,收集148例PACI患者的发病急性期的人口学资料、血管性危险因素和实验室指标,并随访12~18个月,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用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与VCI相关的危险因素,建立诊断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预测能力。结果共有126例患者完成随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OR=1.082,95%CI:1.002~1.167)、高糖化血红蛋白(OR=1.653,95%CI:1.052~2.598)、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291,95%CI:1.098~1.518)、高超敏C反应蛋白(OR=1.026,95%CI:1.005~1.047)、低受教育程度(OR=2.485,95%CI:1.231~5.018)是PACI后12~18个月出现VC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与上述指标比较,诊断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28(95%CI:0.755~0.902)。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高糖化血红蛋白、高NIHSS评分、高超敏C反应蛋白、低受教育程度为PACI后12~18个月发生VCI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诊断预测模型的应用有助于筛查VCI高危患者,及时给予临床关注和诊疗干预。  相似文献   
7.
2004-2009年广西靖西县法定报告乙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靖西县近6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态势,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09年的法定传染病乙类和丙类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近6年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共24种18,969例,人群年均发病率为536.21/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7种14924例,人群年均发病率为421.87/10万。年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和淋病。传染病死亡人数共109例,人群死亡率为3.08/10万,其中结核病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61.47%,狂犬病患者占18.35%,AIDS/HIV分别占10.09%和5.51%。结论该县近6年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存在旧病种复燃且不断出现新病种,结核病及AIDS/HIV患者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导致当地人群死亡的主要病种,而狂犬病及新生儿破伤风死亡人数在逐年下降,仍需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监控和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靖西市2004—2015年炭疽流行特征,为制定炭疽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靖西市2004—2015年炭疽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5年靖西市累计报告炭疽病例15例,年均发病率为0.20/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4―8月,共报告14例;全市19个乡镇中龙临镇、新甲乡、渠洋镇、魁圩乡、录峒镇等5个乡镇有病例报告,其中新甲乡、渠洋镇报告病例数均为5例,龙临镇、魁圩乡报告病例数均为2例,禄峒镇报告病例数为1例。男性13例,女性2例,男女性别比为6.5∶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69岁(13例);病例职业以为农民为主(14例)。感染途径主要为直接接触(宰杀、加工、剥食)病死家畜(13例)。结论靖西市2004―2015年炭疽疫情主要以散发为主,发病人群以青壮年、农民为主,今后应加强炭疽疫情监测,对重点疫区高危人群和马、牛、猪等家畜进行炭疽疫苗预防接种,有效防控炭疽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干预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PCI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13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心"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干预前后冠状动脉微循环抵抗指数(IMR)、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冠状动脉IMR、LVEF、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IMR、LVEF高于对照组,BNP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Q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Q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心"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PCI后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及心功能,减轻心绞痛严重程度,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脉血康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浆溶血磷脂酸(LPA)、Caspase-3水平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脉血康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和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志、语言、眼症、面瘫及抽搐积分均低于对照组,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aspase-3、LPA、MMP-9、Hcy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aspase-3、LPA、MMP-9、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血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抗血小板作用较强,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调节患者血清Caspase-3蛋白、LPA、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