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韦寅 《吉林医学》2013,(29):6086-608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输尿管重建对输尿管梗阻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2例患者行腹、盆部16层螺旋CT平扫,其中12例增强扫描;成像方法选择基于MPR基础上的曲面重建。结果:69例输尿管成像均清晰显示输尿管病变及其梗阻点以上的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其中58例示结石位于输尿管腔内,同时显示结石位置、大小、形态、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程度及范围;8例输尿管肿瘤成像清晰显示输尿管梗阻病变及其周围组织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3例膀胱癌侵犯输尿管导致梗阻,输尿管粘连2例。结论:16层螺旋CT基于MPR基础上的曲面重建(CPR)可获得良好的输尿管成像,对输尿管梗阻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为临床医师提供了直观可靠易于接受的影像图片。  相似文献   
2.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影像表现及评价CT检查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结结核25例,其中女17例,男8例,全部病例均行CT增强扫描。结果25例均为多个淋巴结同时受累(100%),以中下颈部及颈后三角区受累最常见,IV区+锁骨上区占84%,V区占60%。CT增强扫描分4型:1型:均匀强化;2型:薄环状强化;3型:花环状强化;4型:不均匀强化。各种增强类型可同时存在,二种及二种以上增强类型同时存在占80%,淋巴结融合占84%。结论CT增强检查能清楚显示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变的数目、部位、形态及周围结构关系,多种增强类型同时存在反映不同时期病理改变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评价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例经手术或CT复查随访证实的外伤车祸患者肾上腺损伤的CT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后急性期(1~7d)CT扫描,显示。肾上腺血肿8例,CT表现为肾上腺区圆形、类圆形高密度影;肾上腺周围组织损伤6例,其中4例。肾上腺周围脂肪内条纹状、斑片状高密度模糊出血影,3例膈肌增粗,密度增高,本组中8例在外伤后亚急性期(8d-1个月末)和慢性期(1个月后)CT复查,表现为肾上腺血肿密度从边缘开始缓慢降低,肾上腺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CT检查反映了肾上腺损伤的病理解剖改变,是诊断肾上腺损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CT征象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结核性腹膜炎病例的CT资料,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腹腔穿刺和经临床综合指标及抗结核治疗随访显效而诊断者14倒,主要观察结恢性腹膜炎引起的壁腹膜,大网膜、肠系膜、腹水及淋巴结增大的CT表现特征。结果:(1)壁腹膜增厚16例(89%),其中光滑均匀增厚15倒,局部不规则增厚1例,10例增厚的腹膜有明显强化。(2)大网膜增厚16例(89%),表现为污迹样增厚10例,结节样增厚4例,饼状增厚2例.(3)肠系膜受累12例(60%),其中4例合并小结节。(4)腹水12例(60%),其中9例为少量腹水.(5)淋巴结增大12例(60%).其中5例显示环行强化.结论:结核性腹膜炎的CT主要表现有均匀性腹膜增厚并强化,大网膜污迹样增厚、肠系膜受累及腹水、腹腔淋巴结增大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病灶周围组织与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差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的MR资料,通过分析病变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ADC值及ADC差值,并经统计学处理,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 60个病灶中有32个恶性,28个良性,应用ADC值法最佳诊断值为1.30×10-3mm2/s,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8%、75.0%、85.0%;应用ADC差值法最佳诊断值为0.47×10-3mm2/s,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0%、82.1%、90.0%。结论 ADC差值法在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有效弥补ADC值法诊断的不足,可作为功能成像DWI分析方法的有效补充,作为乳腺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韦寅  李瑞雄 《微创医学》2009,4(3):240-241
目的 探讨外部性脑积水(HE)的CT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48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特征.结果 双侧额部及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6~10 mm)48例,纵裂前部增宽(8~14 mm)48例,双侧裂池增宽36例(8~14 mm),鞍上池轻度扩大18例,脑室轻度扩大14例,额顶叶脑沟增宽,增宽不深,边缘呈"花瓣状"42例.结论 CT检查在外部性脑积水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钙化(IAC)评价方法评估脑小血管病(CSVD)风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7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30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CSVD总体负担评分,将实验组分为4组(1~4分),无CSVD(0分)人群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头颅CT及MRI检查,在头颅CT评价IAC情况,在头颅MRI评价腔隙、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4个征象并计算CSVD总体负担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5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IAC与CSVD的相关性。结果:在5组研究对象组间比较中,CSVD 4分组的患者年龄最大[68.50(62.25,74.75)岁],高血压发病率最高(88.5%),CSVD3分组的患者糖尿病发病率最高(4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年龄、糖尿病、高血压3个混杂因素之后,CSVD严重程度与IAC 3~4级(OR=4.697,95%CI 1.349~16.346;P=0.015)独立相关。结论:IAC与CSVD的严重程度独立相关,IAC的定量评价有助于临床借助CT筛查评估CSVD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骨水泥外溢的预防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寅  甘秀天 《广西医学》2009,31(10):1418-142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外溢的预防措施。方法对50例共76个椎体在透视监视下行PVP,所有患者在术后30min行CT扫描以评价骨水泥有无渗漏,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外溢的不同部位提出治疗方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症状完全或部分缓解,PVP术后76个椎体中骨水泥外溢发生率为21%,其中,骨水泥外溢进入椎旁组织3例5个椎体;进入椎间盘2例3个椎体;进入椎管内4例5个椎体;进入椎阀孔3例3个椎体。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椎体血管瘤、骨质疏松、转移瘤等溶骨性病变,通过术前骨水泥的准备、术中监控等以防止骨水泥外溢,如果骨水泥漏入椎管内引起神经压迫症状,则必须采取开放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DWI监测骨肉瘤诱导和新辅助化疗反应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6例骨肉瘤患者,所有患者化疗前后均接受常规MR及DWI扫描。根据化疗反应情况分为反应差组(n=12,肿瘤坏死范围≤90%)和反应好组(n=14,肿瘤坏死范围>90%)。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骨肿瘤的ADC值、肿瘤体积及其变化率。结果 化疗前及化疗后,反应好组与反应差组间肿瘤体积和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化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值变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应用DWI测定化疗前后骨肉瘤ADC值改变率有助于监测肿瘤对诱导化疗和新辅助化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动脉期及3D CE-MRA双期检查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1例患者行3D CE-MRA双期检查,分析3D CE-MRA动脉期检查及3D CE-MRA双期检查表现,并与DSA相对照,分析两者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 以DSA为金标准,3D CE-MRA动脉期及3D CE-MRA双期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0.81%(168/185)、92.96%(871/937)、71.79%(168/234)、98.09%(871/888)、92.60%(1039/1122)、12.90、0.10和90.81%(168/185)、95.62%(896/937)、80.38%(168/209)、98.14%(896/913)、94.83%(1064/1122)、20.73、0.10。3D CE-MRA动脉期、3D CE-MRA双期检查与DSA诊断结果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30、0.798)。3D CE-MRA动脉期与3D CE-MRA双期检查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 CE-MRA动脉期及3D CE-MRA双期检查与DS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3D CE-MRA双期较3D CE-MRA动脉期检查诊断准确率更高,尤其对诊断重度以上狭窄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