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28例手术标本,经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前均行CT和超声检查,MRI检查者8例。结果:CT示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分界清楚,密度不均或均匀,脂肪呈点、片或网格状分布于瘤体中央或边缘,部分病例有尖嘴征。超声表现为高或等回声。结论:CT、超声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特征性诊断价值,对少脂肪或无脂肪者,应做CT薄层高分辨率平扫和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脂肪抑制(STIR)序列在膝关节骨挫伤及隐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膝关节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及MR检查,其中9例同时行CT检查。MR检查序列包括FSE T1WI、T2WI,STIR,GRE等。对骨挫伤及隐性骨折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5例X线平片均未见异常,MR检查在常规FSE序列中能显示33个骨挫伤病灶,STIR序列能检出49个骨挫伤病灶,隐性骨折线13条,病变以STIR序列上表现最明显,MRI能有效显示骨挫伤及隐性骨折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结论MRI在骨挫伤及隐性骨折影像检查中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其脂肪抑制序列是明确诊断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阐明髋关节病变的CT表现,评价CT在诊断髋关节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或病理证实的126例髋关节病变的CT征象,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2例,退行性骨关节病24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改变8例,髋关节炎性改变(包括结核)19例,转移瘤17例,髋臼或股骨头、颈部骨折26例.对126例患者采用双侧髋关节对照常规位CT扫描,层厚5 mm,间距5 mm.结果 股骨头缺血坏死显示股骨头硬化、囊变及软骨下骨折,晚期继发骨性关节炎改变;退行性骨关节病以承重区关节畸形和骨性关节面改变为主,软骨下囊变特别明显;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表现为髋臼关节面锯齿状或毛刷状破坏;髋关节结核关节面广泛骨质破坏,可见到小死骨和寒性脓疡;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间隙普遍狭窄,关节面下小囊肿周围无明显骨硬化;滑膜骨软骨瘤病显示滑膜增厚和其内小钙化灶,较大的骨软骨体呈桑椹状表现.结论 各种髋关节病变的CT表现不同,CT能清楚显示髋关节解剖结构及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病理解剖细节,在鉴别诊断、了解病情的发展和疗效观察方面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胰腺癌在磁共振(MRI)的表现,探讨MRI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胰腺癌患者的MRI资料,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总结磁共振诊断胰腺癌的经验。结果:本组56例胰腺癌患者31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腺癌26例,腺鳞癌5例。25例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脏器转移而放弃手术治疗,经病理组织活检而确诊。MRI检出53例,诊断符合率为94.6%(53/56)。误诊3例。结论:MRI检查对胰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螺旋CT扫描对人体组织的密度分辨力较大,相对普通X线摄片扩大约100倍,而普通X线摄片只有密度相差较大的组织才能显示出高分辨的对比,而胸部CT检查是用细小的X线束通过薄层胸部时测定其对各组织的衰减病变,再由电子计算机重组,故CT断面没有影像重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的CT诊断和术前分期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CT资料,并进行术前TNM分期,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总结胃癌的术前CT诊断和分期价值.结果 本组32例螺旋CT扫描病灶的检出率100%,CT的T分期准确率81.2%,N分期的准确率为71.8%,TNM分期的综合准确率为78.1%.结论 螺旋CT扫描对于胃癌的病灶发现和肿块侵润范围、胃周受侵程度、淋巴结肿大程度、术前分期的评估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韦增才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501-1502
目的评价螺旋CT门静脉造影(SCTA)对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作用。方法收集肝硬化患者36例,使用美国GELightSpeed4排螺旋CT行SCTA造影术,观察门静脉系统病变程度与肝硬化Child分级的相关性。结果造影发现门静脉及其属支的管径明显扩张,其中胃冠状静脉曲张31例(86.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7例(75.0%)、食管周围静脉曲张21例(65.6%)例,此外还发现门静脉海绵状变性2例(5.5%);经SCTA对上述病例分级为一级16例,二级14例,三级6例;肝功能ChildⅠ级14例,ChildⅡ级15例,ChildⅢ级7例,两种分级例数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783)。结论 SCTA技术可较全面地显示门静脉高压时侧支循环开放的情况,且对病变程度的分级与Child分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因此对判断肝硬化程度及预测其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颈外侧部肿块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颈外侧部肿块的CT表现特征、影像相关的病理解剖学基础,进一步提高对颈外侧部各类肿块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2例经病理学证实的颈外侧部肿块CT增强表现,包括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强化特征、肿块所在的解剖部位及其邻近血管和间隙的关系等。结果52例颈外侧部肿块中位于茎突前间隙8例,腮腺区8例,嚼肌间隙2例,颈动脉间隙34例。多数颈外侧部肿块的病理改变和解剖关系能在CT上反映,依据肿块引起附近间隙、肌肉、血管等移位方向,可推断肿块的来源,不同来源的肿块与颈动静脉的位置关系有解剖上的相关性。结论CT是颈外侧部肿块定位诊断的有效手段,根据病变所在的解剖平面、强化特点及其与颈部血管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MRI在后颅窝肿瘤病变的诊断优势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在后颅窝肿瘤病变的诊断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后颅窝肿瘤病变53例,45例经手术证实,8例经临床随访证实。根据病变的特点,采用不同轴位和不同序列扫描。分析其MRI影像资料。结果53例后颅窝肿瘤病变中桥小脑角区15例;脑干9例;小脑21例;四脑室8例。MRI在后颅窝肿瘤病变的检出率、定位率可达100%,其诊断符合率达93.3%。结论MRI在后颅窝检查中无骨性伪影干扰,结合多轴位和多序列扫描,对后颅窝病变的检出率和定位率大大提高,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