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透明胶纸拭肛法对广西三县部分农村人群进行蛲虫感染调查,共检查988人,阳性329人,总感染率为33.3%,其中田东仓圩乡的感染率最高(47.6%),与宾阳芦圩乡(26.2%)、融水大年乡(18.9%)间差异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P<0.05或P<0.01)。通过检查988人中,男、女性感染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检查结果还表明:14岁以下年龄组感染率明显高于15岁以上年龄组(p<0.01)。本次检查经二项分布处理,配合适度的X2检验,蛲虫感染有家庭聚集性(P<0.01)。  相似文献   
2.
<正> 调查对象与方法对象:百色市郊利元和东合几个队的菜农和极少数老人和儿童,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为5岁。方法:采用青霉素瓶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调查。结果:197人中线虫感染者172人,感染率为87.51%(172/197),蛔虫58.68%(116/197)、钩虫61.53%(122/197)、鞭虫52.79%(104/197)。男性线虫感染率为76.71%(56/73),女性为91.54%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百色地区三个点的壮、瑶、苗族1184人。查出当地人体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为72.4%,东方毛圆线虫和贾第虫为本地区首次报道。感染一、二、三和四种寄生虫的人数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2.4%、22.6%、6.6%和0.8%。对于常见肠道线虫-蛔虫、钩虫、鞭虫,壮族的感染低于瑶、苗两民族,瑶、苗两民族的感染则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本地区人体蠕形螨的感染情况,我们于1990年5月至1991年1月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百色地区部分县市(百色市、凌云县、德保县等)各行业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在受检的1 249人中,有蠕形螨感染者142人,总感染率为11.37%(142/1 249)。男、女性感染率分别为13.3%(91/684)和9.03%(51/56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干部职工和农民各组感染率分别为2.36%(5/212)、7.11%(14/197)、25.00%(42/168)、17.18%(56/326)和7.23%(25/346)。除中学生与农民组间P>0.05外,其它各组间均P<0.01~0.05,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苗族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我们于1988年9月下旬对苗族聚居的隆林县常么乡小学校、大狗肠村和坡脚村的小学生和居民作了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西壮、瑶、苗和侗族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我们于1987年至1990年进行调查如下。 调查对象和方法 对象为田东县仓圩村2—65岁的壮族村民496人,其中男性216人,女性180人;巴马县巴发、巴定两村2—92岁的瑶族村民434人,其中男性228人,女性206人;隆林县常么乡2—82岁的苗族村民254  相似文献   
7.
教书育人者,为人师表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先做到做好.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巨大乃至无穷的,身教搞好了,言教才可能奏效,否则你的言教只会显得苍白无力难以奏效.下面略述近年我在这方面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8.
<正> 医学界众所周知,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以及掌握怎样预防和诊治寄生虫病知识的一门基础学科。一句话,这门课的教学是以形态学为基础的。要搞好这门课的教学,我们作为教师首先要把基础理论即各种寄生虫各时期的基本形态构造、生活史、致病机理等向学生讲授清楚;其次是利用实物标本对学生进行直观、生动、有效的实验教学,第三是引导学生把学到的寄生虫学实验技能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使基础课与临床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上述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9.
南瓜子、槟榔合用治疗各类绦虫病8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南瓜子、槟榔合用治疗各类绦虫病86例,对57例有排节片史的猪、牛带绦虫、西里伯瑞列绦虫等病人驱虫效果达100%,33例脑囊虫患者试验性驱虫仅有12.21%驱出虫体。微小膜壳绦虫1例用此法排虫不彻底。有3.48%患者对硫酸镁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于1987至1988两年间对百色地区两个市县(百色市郊东合,隆林各族自治县常么乡),和河池地区一个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巴发、巴定乡)的560名瑶、苗、汉族儿童进行粪便检查。结果肠道线虫感染率为85.5%(479/560),其中瑶族儿童的感染率为91.0%(182/200),苗族81.5%(150/184),汉族83.5%(147/176),差异有显著性;肠道原虫感染率为9.0%,其中瑶、苗、汉族的感染率分别为8.33%,11.95%,6.25%,差异无显著性;两种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