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阳性标本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及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水平分析,评价这3种检测指标对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6例HCV-Ab阳性标本分别进行HCV-cAg和HCV-RNA检测。HCV-R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HCV-cAg检测采用ELLSA。结果196例标本中检出HCVRNA阳性141例,HCV-cAg阳性108例。108例HCV-cAg阳性标本同时检出HCV-RNA。结论具备相应条件的实验室可将HCV-Ab、HCV-cAg和HCV-RNA联合检测,以提高丙型肝炎患者的确诊率并评估疾病发展状态,为临床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尚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形态学诊断和活检仍是主要检查手段,但这两种检查方法对仪器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且费用昂贵,有一定的痛苦。胃癌肿瘤标志物检测由于其具有简便、快捷、无损伤、便于动态监测的特点,可以在临床实验室检测中早期发现、诊断胃癌病人,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领域。针对当前胃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作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医务工作者发生职业暴露的有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探讨防治措施。方法:调查于感染管理科登记的58例职业暴露报告,分析发生重大传染病职业暴露医务工作者的分布和原因,总结恰当的防治措施,提高预防感染的几率。结果:医务工作者出现重大传染病相关的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是AIDS、HB、HC等,主要类型为针刺伤,重要场所包含病房内、检验科、处置间、手术间、废物处理间等,病房内和检验科为高发场所。最易引起职业暴露的操作为采血、穿刺以及静点、拔掉输液器针头、套回针帽、手术、处理废弃物等。结论:了解临床工作中重大传染病的职业暴露相关因素,加强防护知识培训,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护措施进行规范操作,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遇到重大传染病的职业暴露有专业和规范的处理能力,防控重大传染病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4.
螨虫侵入人体后极易引起脏器受损,多数侵入人体内螨虫随痰、粪便排出体外,少数未能排出体外者可导致人体患病。螨虫易侵染的部位常见于皮肤、肺、肠道,泌尿系统偶见。螨虫若侵入肾脏常导致患者出现血尿,易误诊为泌尿系感染[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纤溶酶原激活剂与抑制剂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56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抑制剂(PAI-1)活性变化,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t-PA及PAI-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底物发光法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纤溶活性变化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的优点。结论检测t-PA及PAI-1活性变化,从而可判断恶性肿瘤细胞浸润、增殖、转移及出血?血栓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屈菜总生物碱的镇痛作用特点。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两种致痛模型研究白屈菜总生物碱镇痛作用特点。结果: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致痛实验结果:白屈菜总生物碱3个剂量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P≤0.05或P≤0.01),其作用强于阿司匹林。结论:白屈菜总生物碱对炎性因子造成的疼痛和直接刺激外周神经末梢所致的疼痛都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胸腹水是临床常见的体征,病因繁多,而良性恶性胸腹水的治疗预后不同,因此鉴别它们的意义很重要。而应用常规细胞学检查寻找癌细胞而确诊。该法特异性虽高,但由于各种因素可导致漏诊,而阴性并不能排除肿瘤诊断。选择一种新的可靠的辅助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是必要的。本文对  相似文献   
8.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与临床联系紧密,学习难度较大,而实践教学又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结论已知的验证实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创新设计性实验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试验的全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模型鼠血清补体Cl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omplement Clq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9,CTRP9)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12只和高脂饮食组12只,NC组以标准大鼠饲料喂养,高脂饮食组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后以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1)制造DR模型,造模成功的高脂饮食组大鼠随机分为DR组(6只)和治疗组(6只)。治疗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Trx(50 mg·kg-1)持续1周,NC组和DR组大鼠每天给予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的PBS。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CTRP9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TRP9蛋白表达水平,同时进行视网膜细胞凋亡指数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荧光强度分析。结果 所有高脂饮食组大鼠都造模成功,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清中CTRP9含量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TRP9表达量均低于NC组,治疗组高于DR组(均为P<0.05)。高脂饮食组大鼠的视网膜荧光强度(67.29±1.94)显著高于NC组(5.39±1.29),治疗组(34.20±5.11)低于DR组(78.11±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脂饮食组大鼠的CTRP9相对表达量低于NC组,治疗组高于DR组;高脂饮食组大鼠的PI3K相对表达量高于NC组,治疗组低于DR组(均为 P<0.05)。结论 Trx可保护DR大鼠的视网膜细胞免受ROS的损伤,抑制细胞凋亡,促进CTRP9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CTRP9改善PI3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纤溶酶原激活剂与抑制剂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85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抑制剂(PAI-1)活性变化,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组t—PA及PAI-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底物发光法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纤溶活性变化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的优点。结论:检测t—PA及PAI-1活性变化,从而判断恶性肿瘤细胞侵润、增殖、转移及出血、血栓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