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SE)、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乳腺癌患者的特征及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18例,选取相应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PSE、HIF-1α表达,同时采用CD34标记微血管。比较乳腺癌和癌旁组织HPSE、HIF-1α阳性表达情况;分析HPSE、HIF-1α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特征关系;HPSE和HIF-1α表达相关性;比较不同HPSE和HIF-1α表达与组织MVD计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HPSE和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25%和75.4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7.80%和13.56%)(P <0.05)。病灶大小> 2 cm、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HPSE和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70%和87.72%、84.78%和95.65%、84.31%和92.16%,明显高于病灶大小≤2 cm(50.82%和63.93%)、TNM分期Ⅰ~Ⅱ期(52.78%和62.50%)、无淋巴结转移(50.75%和62.69%)乳腺癌组织(P <0.05);中低分化乳腺癌组织HIF-1α阳性表达率为82.56%,明显高于高分化乳腺癌组织(56.25%)(P <0.05)。HPSE和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0.493,P <0.05)。HPSE和HIF-1α双阳组织MVD计数为67.33±13.31,明显高于HPSE和HIF-1α双阴、HPSE阳性和HIF-1α阳性组织(P <0.05);HPSE阳性和HIF-1α阳性组织MVD计数分别为5.50±12.01和43.29±10.43,明显高于HPSE和HIF-1α双阴组织(24.49±9.82)(P <0.05)。结论乳腺癌组织HPSE、HIF-1α表达上调,与患者临床病理及MVD计数有一定关系,且两者间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何建军  任予  霍永平  张云锋  王珂  陈武科 《医学争鸣》2007,28(16):1506-1508
目的:分析乳腺癌SLN中CD8 T细胞及DC的变化规律. 方法:自2001-04/2003-06所进行的乳腺癌SLN活检病例中,选择应用CK19 mAb检测到SLN具有微转移的患者12例,并随机选择无转移的9例,HE有转移的10例共82个SLN. 将82个SLN分为无转移、微转移及转移组;选择CD8单抗及S-100多抗,采用免疫组化SABC,计数5个高倍视野下阳性染色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总数的比值,取其平均值,得出阳性细胞百分比率. 结果:82个SLN中未转移35个,微转移20个,转移27个;三组淋巴结中CD8 T细胞和S-100 DC占总淋巴细胞的比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乳腺癌SLN中一旦出现肿瘤转移,即使是微转移,也能使CD8 T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SLN出现微转移对DC数量无明显影响,而一旦出现明显转移,则可使DC的数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5.
观察地奥司明联合负压淋巴回流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乳腺外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伴发上肢淋巴水肿患者144例,根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PhysioTouch装置负压淋巴回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奥司明片,3片/次,3次/d,疗程14 d。使用生活质量问卷(QOL)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使用汉密尔顿抑郁自评表(HAMD)、焦虑自评表(HAMA)评价负面情绪。治疗后观察组患侧上臂周径和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6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60/72)(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地奥司明联合负压淋巴回流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会阴骶前引流对防治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0月~2005年10月直肠癌前切除术351例,按术后经会阴骶前引流和经腹盆底引流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瘘的发生率,腹膜炎的发生率,瘘发生后的处理方式,平均愈合时间。结果:在经腹腔盆底引流组(A)和经会阴骶前引流组(B)中,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6.67%(10/150)和2.49%(5/20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炎A组6/10,B组0;瘘发生后A组7例行结肠外置术,B组5例均经冲洗引流而愈,未行二次手术;吻合口平均愈合时间:A组为28天;B组为12天。结论:经会阴骶前引流在防治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乳腺癌SLN中CD25^+ T及NK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从2001年4月~2003年6月所进行的乳腺癌SLNB病例中,选择应用CK19单抗检测到SLN具有微转移的病人12例,并随机选择无转移的9例.HE有转移的10例共82个SLN。将82个SLN分为无转移、微转移及转移组;选择CD25及CD56单抗,采用免疫组化SABC的方法,计数5个高倍视野下阳性染色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总数的比值,取其平均值,得出阳性细胞百分比率。结果82个SLN中未转移35个,微转移20个,转移27个;3组淋巴结中CD25^+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率在无转移组与微转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而在微转移组与转移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3组SLN中NK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率差异无显著性(F=0.755,P〉0.05)。结论在SLN无转移和微转移状态下,CD25^+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而一旦出现HE转移,则CD25^+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SLN转移与否,NK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环乳晕切口与传统切口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临床疗效,探讨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9例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中,22例采用环乳晕切口切除术,7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即开放式切除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环乳晕切口切除术的患者乳房外形正常,两侧对称,表面较平坦,乳头与乳晕均正常,疤痕愈合较好,无明显增生情况。采用开放式切除术的患者乳房外观正常,其中有2例患者双侧乳房略显不对称,疤痕愈合较好,仅有1例患者出现瘢痕增生的情况。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均能够令人满意。结论环乳晕小切口切除男性乳腺操作简单易行,手术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对适应症患者,可以用环乳晕小切口切除男性乳腺代替传统开放式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区域淋巴结在转移和无转移状态下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认识区域淋巴结在机体抗肿瘤中的免疫状态.方法:选择女性非特异性导管癌26例,术中共取腋窝淋巴结42枚,按HE染色结果将淋巴结分为转移和无转移两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T、CD3+/HLA-DR+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数的比例,并在两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42枚淋巴结18枚有转移,24枚无转移;CD4+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占的比例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01),在发生癌转移的淋巴结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少于无转移淋巴结;CD3 +/HLA-DR+T细胞在两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转移组少于无转移组.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发生癌转移后,细胞免疫功能发生改变,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具有免疫辅助和直接杀伤作用的CD4+T细胞的比例下降,同时CD3 +/HLA-DR+T细胞即能有效抗肿瘤的活化,T细胞的比例也发生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乳晕小切口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治疗效果及对术后美容效果的分析,寻找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8例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患者乳晕小切口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且对术后局部外形、切口瘢痕及乳头乳晕等情况进行术后效果的综合评价。18例采用传统手术组的患者作为对照。结果:18例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手术切口瘢痕不明显,乳头、乳晕无内陷,乳头感觉无异常可正常勃起,乳头及乳晕均显示正常,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为甲级愈合,未出现感染、皮下气肿、血肿、乳头乳晕坏死等术后并发症,手术均获得成功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相比较于传统手术组,环乳晕手术组在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瘢痕宽度以及乳房外观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经乳晕小切口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手术疗效较好,术后胸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率高,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