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总结老年二尖瓣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经验,以提高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我科共30例老年二尖瓣疾病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CABG。年龄66.0±9.1岁(60~73岁),4例为风湿性瓣膜病变,26例为二尖瓣瓣膜退行性病变。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17例,Ⅳ级5例。共移植旁路血管71支,使用左侧乳内动脉24例,其余均为大隐静脉。置换机械瓣27例,置换生物瓣3例;行三尖瓣De Vega成形术17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3.3%)。随访29例,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Ⅰ级18例,Ⅱ级10例,Ⅲ级1例,可从事简单的运动及正常家务劳动,生活质量满意。结论老年二尖瓣疾病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CABG的危险性较大,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方案,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及严密的术后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评价钙通道阻滞剂治疗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并研究其对肾功、肾和全身血液动力学及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4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20例应用硝苯啶,每天40~120mg;14例应用心可定,每天80~140mg;12例应用异搏定,每天240~400mg。所有患者均有中度蛋白尿(2.2±0.3 g/L),尿沉渣无明显异常,形态学确诊者18例。初始动脉压平均值:收缩压21.75±0.37 kPa,舒张压14.44±0.15 kPa。肾功代偿期20例,肾功降低者26例(血肌酐浓度133~310μmo1/L)。  相似文献   
4.
本组病人共12例,其中肘部外伤性皮肤缺损之例,腕部皮肤缺损4例,面部外伤性皮肤缺损和恶性肿瘤各1例,手背及虎口外伤3例,拇指再造1例,2例顺行设计,10例逆行岛状转移。皮瓣切取最大范围12.0cm×10.0cm,最小6.0cm×5.0cm,平均7.8cm×65cm。经2~4年随访,皮瓣均生长良好,供瓣区功能无任何异常。在解剖和手术中发现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穿骨间膜部位有26%稍靠上,设计皮瓣时应稍向上一点,防止蒂部过短转移不到位。在分离蒂部血管时要注意保护好骨间背侧神经。以骨间后动脉和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为血管蒂的前臂背侧皮瓣既可以顺行设计修复前臂和肘部的皮肤缺损,也可以逆行转移修复远端的手部和腕部的皮肤缺损。设计灵活、供皮区损伤小,且血管位置表浅,手术操作简单,是小面积皮肤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5.
乳内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常用的3种血管材料乳内动脉(LIMA)、桡动脉(RA)及大隐静脉(SV)中的定位及表达。方法取20例行冠状动脉旁移植术((LMIG)的冠心病病人的LIMA、RA及SV的废弃血管标本,行光镜观察及eNOS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半定量观察。并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比较灰度值。结果eNOS在3种血管材料的内膜均有明显表达,LIMA灰度值明显高于RA及SV,RA灰度值高于SV;LIMA、RA的肌性中层可见eNOS的表达而SV无表达,LIMA灰度值明显高于RA。结论各种血管材料中eNOS的不同表达,可能是CABG术后的远期效果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移植静脉再狭窄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CABG术后血管桥再狭窄的发生与一氧化氮(NO)的功能异常相关,2004年7月至9月本研究采用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模型,应用含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基因重组腺病毒(AdCMVeNOS)转染移植静脉的方法,探讨eNOS基因防治静脉移植血管再狭窄的作用及其机制,为移植静脉再狭窄的防治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高龄患者行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Beating hear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BH-CABG)早期临床经验,探讨应用体外循环辅助对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BH-CABG的77例高龄患者(≥75岁)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应用体外循环辅助分为体外循环辅助(pump-assisted)组28例与非体外循环(offpump)组49例,对其围手术期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血管桥平均(2.70±0.54)支,住院死亡5例(6.5%),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off-pump组与pump-assisted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ump-assisted组中有4例因术中循环不平稳,由off-pump转行pump-assisted。结论:高龄患者行CABG手术死亡率高,应用BH-CABG能够获得可接受的早期疗效,对于心脏较大及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的患者,应用体外循环辅助的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Pump-assisted BH-CABG,PABH-CABG)更安全。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的治疗经验,分析AF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110例行CABG术的患者中共26例发生AF(AF组),对其进行药物复律及电复律治疗。对房颤组及未发生AF的其余84例患者(非AF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CAN3术后发生AF的危险因素。结果CABG术后AF发生率为23.6%,应用可达龙治疗19例,转复为窦性心律17例(84.2%),应用艾司洛尔治疗4例,转复为窦性心律3例(75%),同步直流电复律转复为窦性心律3例(100%)。相关因素分析显示,CABG术后发生AF与年龄、左房大小、右冠状动脉近-中段病变及术前是否应用β受体阻滞剂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年龄〉65岁)、术前未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可达龙、艾司洛尔等药物复律及电复律是治疗CABG术后AF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高龄、左房大及存在右冠状动脉近一中段病变的患者,CABG术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预防术后AF较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2岁,无症状心脏杂音20余年,活动后心慌、气短1年,加重2个月,于2007年2月26日入院。查体:心率80次/min,律齐,血压130/58mmHg(1mmHg=0.133kPa)。于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和舒张期反流性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心室肥厚,ST-T段下移。胸片:双肺血管纹理增多、增粗,右肺门影增浓,心影增大,肺动脉段凸出,左心室延长,  相似文献   
10.
胸部枪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胸部枪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及其机制。 方法  30只家兔随机平均分为A :胸部贯穿伤组 (模型组 )、B :预扎肋间动脉致伤组、C :人工气胸后致伤组、D :预扎肋间动脉 人工气胸后致伤组、E :胸壁切线伤组。分别用 5 .5 6mm小口径步枪致伤 ,连续监测动脉压、心率、静脉压、心电图、左室内压等。 结果 A组伤前血压峰值为 ( 14.80± 1.2 9)kPa ( 1kPa =7.5mmHg) ,枪伤瞬间血压即刻呈单波峰升高 ,达伤前的 ( 1.5 8± 0 .0 8)倍 ,而后迅速降低至伤前水平以下 ,10s下降到最低点 ,30s开始回升 ,1min后回升至伤前的 ( 0 .80± 0 .0 7)倍 ,并逐渐稳定。静脉压瞬时升高后随即下降 ,左室内压和心率出现瞬时下降、而后逐渐恢复 ,B组和C组变化幅度较小。D组和E组仅枪击瞬间有短暂变化。 结论 胸部枪伤瞬间动、静脉压升高 ,而左室内压无变化 ,为枪弹冲击波直接引起。伤后数秒内血压下降 ,心动过缓 ,心肌受抑制和左室内压下降 ,而中心静脉压尚正常 ,提示与迷走反射有关。模型组于伤后 2h血压再度下降 ,则可能与胸内失血和肺损伤有关 ,缺氧也造成了心肌收缩力下降。预扎肋间动脉及临时造成人工气胸防止肺实质损伤 ,可减轻枪伤早期的心血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